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3)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1-24 19:44:24
实验分析:(学生讨论交流)恩格尔曼实验的设计有哪些巧妙之处?(意思到位即可)
①水绵的叶绿体大型带状,便于操作和观察。②利用好氧菌检测氧气释放分布部位。
③没有空气和光的环境,排除空气中氧气和光干扰。④用极细光束照射,以形成对照。
实验结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具体化修正)
光照
↓
CO2→叶绿体→O2+淀粉
(结合上一节课后习题,进一步体现恩格尔曼实验的设计巧妙之处——选择材料的重要性)
(5)鲁宾-卡门实验(1939年):(多媒体展示其示意图)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并能够举出其他例子,如用3H-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等)。
实验步骤: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鲁宾-卡门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分析:鲁宾-卡门实验中是否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若是,则自变量是什么?若不是,那为什么?
是,自变量是CO2和H2O中的O是否为18O。
实验现象:甲组释放出16O2,乙组释放出18O2。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来自水。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具体化修正)
光照
↓
H2O+CO2→叶绿体→O2+淀粉
(6)卡尔文实验(40年代)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实验过程:(多媒体展示,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利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小球藻内的含14C的化合物,从而探清了CO2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修正,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模型,合理即可)
光照
H2O+CO2———→O2+有机物
叶绿体
[巩固总结]
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经典实验的过程、结果、结论。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底物、条件、产物
3.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模型的建立。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