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 高考地理秒杀技巧50条总结二(2)

高考地理秒杀技巧50条总结二(2)

2024-04-29 21:56:55网络转载


高考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45、“3S技术”运用的秒杀方法——“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46、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

  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来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47.生态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河流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48、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1)基础好

  资源:储量大、分布广、质量好、厚度大等

  开采条件:埋藏浅等

  (2)拉动强

  位置:距消费市场近等

  市场:市场广阔

  (3)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有较发达的技术等。

  49、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线路选择(沿线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调入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案例分析】(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原因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标签:高考地理 地理知识点]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