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中的取舍之道
2023-11-07 18:25:25中国教育报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为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建设提供了总体思路与基本路径。自此,江西、福建、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启动了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冲击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传统各自为政的学科结构和专业格局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增减和传统专业改造为主要特征的专业结构优化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专业设置和建设应遵循怎样的改革之道?高校专业在加减乘除之间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期,高教周刊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追寻两所行业类院校的专业发展之路,并邀请专家分享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改革经验,探寻高校专业建设的破立之道。
2018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口气”将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物理学等11个“非特色”“低效”专业砍掉,在当时引发了热议。同年,记者曾走进该校以《“专业瘦身”背后的高校内涵发展逻辑》为题,探讨了该校53个专业中停招20%背后的改革逻辑。
近年来,在“瘦身”之外,该校也增设了一些特色专业,目前专业总数保持在48个。有舍有取、舍中有取、以舍促取,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反映了该校独特的发展追寻。目前,该校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91.6%。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该校,探索专业动态调整优化中的取舍之道。
“作为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学校立足自身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在专业建设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校校长朱泽飞表示,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专业建设的自觉认知把握之上,要让学科建设的成果惠及专业建设发展;专业建设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培养面向未来人才之上,要让专业建设着力于“解决国家、社会发展急需问题”。
立足特色,舍取皆有道
继“十三五”期间大力砍专业、做精做强原有专业后,“十四五”期间,该校在布局新增专业上动作频频。2022年秋季学期,曾因专业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就业率、转专业率等硬指标偏低导致综合排名靠后,一时被定位为“低效专业”的应用物理学专业恢复招生了,而且以“一名本科生平均受到3位教授指导”的实验班形式“重装出列”。
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调整,当前该校已形成以计算机、集成电路为高峰,电子信息学科群为高原,经、管、理、文、法、艺等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我们的理念是特色发展,停招不是目的,关键在优化。特色类大学的专业建设,是要在优势学科上建优势专业。”该校副校长李文钧介绍,学校的学科布局决定了专业布局,现有48个招生专业中,电子信息类优势特色专业占60%以上。
以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取舍为例,该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有计算机、电子、控制等,这些学科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支撑。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断档,不利于物理学科建设。
随着对电子信息类高端人才培养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学校意识到,只有把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和专业做好做强,才能有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枝繁叶茂”“行稳致远”,才能面向未来培养更多电子信息行业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数量不多,但存量要精,精而强。”该校党委书记王兴杰表示,在专业建设上,学校旨在整合资源、凸显优势特色,攥紧拳头做强。随着专业建设不断深入,学校对专业取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是要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及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动态,与时俱进地设置、调整、优化专业。
以舍促取,对接社会急需
近年来,该校新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新专业。
这些专业设置的主要原则是“应国家急需、应时代需求”。学校秉持“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的理念,通过大力砍专业腾出培养资源,瞄准国家急需的领域,审时度势地新增能发挥学校优势、有挑战性、内涵好的硬核专业。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6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中的一员。其实早在2018年,该校就因秉承电子信息特色获批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就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紧迫感。”朱泽飞介绍,学校的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杭电机器人所。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