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备战?
2023-04-26 10:21:11网络资源
高考越来越近,大部分家长都会焦虑,部分考生也容易出现心态波动。
本文根据众多心理研究给予大家一些减压方式。调节好心态,高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同时针对最后阶段的复习给予一定建议,提醒家长后勤工作注意事项。供参考!
减压小妙招
高考前我们总会感到压力和煎熬。它们不会自己从你身上迈过去,而是等着你去跨过。
适度焦虑,其实利于备考。但当压力让你喘不过气,要记住,永远给自己留一股向前的力。跑着跑着,就会看见光亮。
淡化成绩,看重备考效果
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也以平常心对待模拟考试。
一模、二模,是帮助自己找问题的考试。部分同学一模、二模发生失误,有的同学是因为提前进入紧张氛围,也有同学还没进入状态。成绩起伏,仅仅说明在这一阶段中,你的学习效果还不足以立刻见效,现在的成绩还不能反映你的能力水平。
一模、二模出现问题,反而是好事~不必太紧张,对暴露出的问题,做好总结,为三模、高考打好基础。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高三备考时信心是很重要的,除了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还要在复习策略上调整,可以适当地降低自己的目标难度,让自己收获复习的成就感。
运动减压法
科学安排生活,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慢跑等。在这时你可以远离一切烦琐的事情,与内心单独相处。
这样不但有助于减轻压力,也能及时消除疲劳。
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如听听音乐、泡泡热水澡,学习间隙与家人、朋友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喊宣泄压抑的情绪。
暂时性地将注意力转换到学习之外的地方,让自己转换一些情绪。
深呼吸减压法
这个减压法在考试之前和考试过程中都会被老师和家长提到。
记住它的要领:
(1)缓慢而有节奏的吸气和呼气;
(2)缓慢而有节奏的吸气,然后屏住呼吸1、2秒钟,再缓慢而有节奏的呼气;
(3)呼气时将嘴微微张开。
积极心理暗示减压法
每周找出一段自由安静的时间,和自己来一次心灵对话,认真分析最近自己的状态,将好的不好的方面都写出来。并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自己:
心中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
“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时间从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当一切尘埃未定,还请再坚持一下。高考当然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总有一天,你会怀念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外可说英语,内可赏古文的岁月,也一定会感谢当年咬牙坚持的自己。
好好备考,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也能让你成为“黑马”!
做好总结,分析薄弱环节
做好考试分析,分析失分原因,细到知识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间安排。
试卷发下来后,不要只注重成绩,成绩在它形成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过去,而试卷中暴露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它就是你今后学习的方向,就是你提分的关键点所在。
明白不同科目、不同做题方式效果各有不同
1、精做和泛做的关系
精做是要做到完美,确保做一道题就是一次高质量的思维培养过程、解题习惯养成过程。做完后进行总结,若能举一反三,更好。
做一道这样的题目耗时很多,但是效果极好,一两天能做一道便是很好。
泛做可能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刷题,一般要有时间的限制,也要有一定的心理紧张感,做完马上对答案。特点是能保证做题的数量,对于熟能生巧的目标有帮助。
2、见效快与慢的关系
有些科目适合突击,比如数学、地理等,有些学科不适合突击,比如语文、英语。备考中容易对效果产生怀疑的同学,很多都是没有注意到学科见效快慢的问题。
就说英语,猛学个一两个星期,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成绩很可能没有提高,这是正常的,因为英语见效慢,要有个过程。
3、平时做题与考场做题的关系
最理想的做法是,在平时的做题中让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心理上也将平时的做题当成是考试。
但是,能做到视平时如考场的同学真心不多,很多同学恰恰相反:平时做题过于放松,过于随意,到了考场上却因为紧张过度影响了思考和分析,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家长如何做好后勤工作?
1、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
家长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由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
2、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家长必须帮助考生调整好心理状态,引导考生适当的放松自己,多和家长沟通,说出自己的担忧和顾虑,这样才会有更好的状态。
3、不要贸然给孩子添加营养品
临近大考,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找来“特别食物”给孩子补身体,其实这样根本没有必要,并且还潜藏着吃坏肚子的隐患。
当下考生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就好,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务必要慎重选择。
4、正确对待孩子的模考成绩
在高考冲刺阶段,学校通常会组织多次考试,以便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生难免会出现成绩波动。这时,家长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不要因孩子成绩波动而情绪失控,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5、把脉孩子心理沟通化解焦虑
孩子在这一阶段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退缩逃避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解决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影响孩子成绩。
因此,家长要经常注意观察孩子情绪,并和孩子保持适当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孩子出现巨大的心理包袱。
相关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