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弱者非恒弱 强者当自强
2021-07-19 20:11:08自主选拔在线
随着国内广东疫情的反弹,最近,人们寒喧的话题转向了“你打疫苗了吗?”一句暖心问候,却道出了一个关乎身体健康的古老而沉重的现实话题。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正处在人人创造财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身体健康是生存之本、立业之基、精神之源。一个人倘若没有了健康,相当于存折上排在最前列的关键数字“1”消失了,后面再多的“零”都是白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弱小了,它就会在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不起来、直不起腰、说不起话。
1917年4月,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他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在建国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该文在第二节“体育在吾人之位置”中谈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青年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生的体质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很多学校,体育课就是所谓的“副科”,也无人过问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每逢到了期末复习阶段,体育课就自然地“取消”了。君不见教室内满眼都是“眼镜”,长跑5000米基本上是缺席,短跑、跳高、跳远、铅球、标枪等项是经年得不到打破记录。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跑不过三圈,军训站不过半小时就晕倒,更别提做单双杠运动、俯卧撑等剧烈运动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应该高度重视体育的强体健身、调节情绪、磨砺意志、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巨大作用,再也不能让“五育并举”成为一句空话。什么时候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好了,真正的人人享有健康也就不远了。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由身体之强弱联想到精神之强弱、国运之强弱。我们有健康的头脑、有灵便的身体、有活跃的思维,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自己。在这样一个躯体和外壳上,再加上一种精神、一个理想,那么我们就是优秀的,有意义的活着,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自卑,又有什么可以打败我们,又有什么能让我们随意气馁和放弃呢?那些生命中打不倒你的,终究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垫脚石。世界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本来没有什么强弱之分,只不过是人在其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莫尔斯在发明电报之前,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前,史蒂芬森在研制火车之前,莱特兄弟在研制飞机之前,曾遭到多少人的质疑?但最终是他们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更成就了自己。一个人强大与否,并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他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是说,再遥远的地方,相信能够到达,就终会到达;再渺小的事,认为做不到,就永远做不到。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漫漫人生道路上充满着无数的未知数和变量,身处后疫情时代,让人们更加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每一位青年学子,定当牢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化危为机,自强自信,用身心健康的体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自强梦”“成功梦”“家国梦”。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