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最容易入的“坑”
2020-08-24 20:08:09网络整理
“好好学习,上大学你就轻松了!”这碗毒鸡汤你喝过吗?这篇文章就会告诉你,在大学里一不小心就“入坑”了。
目前,诈骗手法逐步升级,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骗术,花样翻新,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迷惑性,防不胜防。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浅,易成为骗子最喜欢盯着的目标。
为了让大学生们识破骗局,小编收集了一些最新的和最常见的诈骗形式和案例,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主动去预防诈骗,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一、上门推销、代销类诈骗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是此类诈骗的主要受骗者。懵懂的新生社会经验匮乏,不易鉴别社会上的人和事,诈骗分子利用这一特点,用一些花言巧语等伎俩,与新生进行接触,从而取得信任,骗取财物。
骗局
以厂家寻找销售代理或低于市场价的假冒商品诈骗同学钱财,推销行骗的物品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多为假冒伪劣产品,比如廉价文具,手机、笔记本电脑、洗发水、运动鞋、小饰品等等。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此上当受骗。
案例
2019年3月下旬,某校大一学生小雪在宿舍看到有人出售文具用品。小雪见文具便宜,不禁心动起来,便和宿舍的4名室友凑了1800元,共买了3包笔芯。待推销文具的人走后,小雪检查发现,标有752支笔芯的包装盒里实际只有150支笔芯,而且还发现笔芯都有质量问题。这时才知道自己上当被骗。
网警提醒
1、需要的物品尽量去正规超市购买;2、增强防范意识,不要听信张口闭口打着校方口号的推销人员,就算是学长学姐来,也不要轻易掏出自己的钱包。
二、求职诈骗
大一新生刚入学学习没那么紧张,在他们眼里兼职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认为既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拥有一份额外的收入。骗子利用这种心理通过张贴广告、网络发帖等多种渠道散发虚假的招聘信息,然后以各种理由、名目威胁利诱前来应聘的大学生缴纳各种各样的手续费、报名费、押金等,诱使大学生上当受骗,甚至有些犯罪分子对应聘的大学生进行非法拘禁,强迫其进行传销、卖淫等令人发指的行为。
骗局
1、名曰培训,实为骗钱。一些招聘单位条件诱人,不收任何抵押金、带薪培训等等,但一旦上岗后却要求求职者购买本公司产品,提出“象征性”地收取费用。
2、先交押金,后被开除。在第一个月工作结束后,企业只付给求职者工资的一半,并称另一半为抵押金,离职的时候退还。此后就以没完成工作量或其他借口将求职者开除,并扣下抵押金。
3、名义招聘,实则诱人犯罪。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机构。
4、试用期陷阱。以试用期的名义,来获取廉价的劳动力。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的试用期成绩不合格,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
案例
2013年 9 月广西某市捣毁一个非法传销的团伙,该团伙不少于500人,其中九成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这些受骗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有些学生被蒙骗放弃学业参加非法传销,还误以为投入了所谓的阳光事业。这些被骗者大部分都是听到朋友同学介绍有好工作,便迫不及待的赶来应聘受骗的。
网警提醒
1、谨慎应聘,学习劳动权益保障法律知识,增强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识;2、传销的特征是加入组织须交纳入会费(或购买产品),要求介绍其他人入会,并有业绩奖金;3、经常与家人和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准确告知其工作地点。
三、“校园贷”诈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名叫“裸贷”的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而“裸贷”、“校园贷”这种畸形贷款也渐渐在大学校园中流行起来。此类贷款屡见不鲜的主要原因就是:
1、个别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随意在网上进行贷款消费;
2、个别大学生财商认知水平偏低,不清楚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对高利率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存在幻想;
3、个别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对自己今后造成的污点不知情;
骗局
骗子利用大学生急需钱满足自己各种心理,到处散播“无利息”贷款诱骗学生到已设计好的网贷平台进行注册贷款,当贷款一提现,他们立即就会巧立名目,偷换概念,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
案例
“爸妈,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爸,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2016年3月大学生小郑(化名)发给父母的最后一条短信后,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由于小郑迷上了网络赌球,在2015年9月份、10月份通过某借贷平台共计借款6万块钱,这笔钱利滚利,慢慢地小郑就无力还款了。走投无路之下,他先后偷偷用28名同学的个人信息在借贷平台上借钱,然而并没有缓解小郑的还贷压力,同学陆续收到催款电话,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小郑用来贷款。最终,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成了60多万元,他最终以自杀来逃避。
网警提醒
校园贷套路深,一坑接一坑。我们应当: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忌盲目消费、跟风攀比;2、如有正当资金需求的,应当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3、遭遇高利贷陷阱或人权侵犯,及时报案,留存相关证据。
最后愿所有学子: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