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精彩开头七大妙招
2020-07-07 09:39:00网络整理
1.以精彩的情境描述开头。
2019年高考作文呈现情境化、实用性特点,让考生在具体情境中发表意见,抒发情感。这类试题,考生可以着眼于情境,以描述性笔墨,推出融入情感的画面开头,追求以画怡人,以情动人的效果。
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作文②“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吉林一位考生这样写开头:
开学典礼的舞台上,红色的帷幕散发着光彩;毛主席画像和蔼可亲;校长精彩的发言赢得了此起彼伏的掌声。我们看着一张张与自己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的面庞,思绪回到了十年前……
(吉林考生《新生开学典礼后给同学的一封信》)
红色的帷幕、和蔼的主席像、热烈的掌声……渲染出出一派祥和、热情的氛围,衬托出自己来到清华园的兴奋心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紧紧围绕材料任务以阐述开头。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学会紧扣任务关键词,或诠释其内涵,或阐述其意义,或分析其原因,以此保证作文切合题意。
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任务关键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一位山东考生这样开头: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由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劳动是幸福之源,当代青年当以劳动为荣,让劳动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这个开头只有两句话,第一句阐述劳动的意义,即劳动创造奇迹;第二句话对当代青年提出要求,即以劳动为荣——既有“热爱劳动”,又有“从我做起”,切合题意。
(天津一考生《拳拳赤子心,昭昭爱国行》)
【评析】考生没有照搬试题提供的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句名言的任何一句,而是从前两句名言中提炼出材料的核心内容,即“爱国是青年的责任”,就此抒写自己的感悟,“言信念,言信念,言责任”,主旨明确,语言有韵味。
3.以名言开头,显文化底蕴。
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靓句作为全文的总领,使文章有一种神满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一种厚实充盈的底蕴。
例、常言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循着历史的辚辚车声,我们可以听到,劳动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深种菱藕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劳动的经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是劳动的境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劳动的喜悦。上下五千年,唯有以劳动作笔,方可绘就美好图景。
(河南考生《劳动为笔,挥就蓝图》)
开头引入四句名言,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劳动,特别是两句诗歌使劳动变得轻松、愉快,也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4.以修辞开头,生动形象。
开头采用新颖的比喻,用文采化的语言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语言如珍珠美玉,文采靓丽,形象鲜明,让辛勤工作在炎热中的评卷老师尽情享受精美比喻带来的阴凉。
例、我爱书,书像明灯,照亮我的童年;我爱书,书像雨露,滋润我的心田;我爱书,书像路标,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相信你们也喜爱书吧!你们应该都有自己的一套阅读方式吧。拥有一套真正的阅读方式,才能让你更好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受益无穷。
(《最是书香能致远》)
【 评析】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推出三个比喻,分别用“明灯”“雨露”“路标”喻书,形象地表现书在自己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
5.以设问开头,引起思考。
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这种开头能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引发阅读的兴趣。
例、一百年前,中国青年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壮丽诗篇。今天,中国青年又当如何呢?当代中国青年当传递五四火炬,挑起时代大梁,实现强国之梦!
(海南考生《传递五四火炬,实现强国之梦》)
【评析】着眼五四运动、爱国精神起笔,以设问方式引出观点,点明当代中国青年责任,入题简洁,观点鲜明。
6.整句开头,气势充沛。
采用对称句、对偶对、四六式短句,借鉴一点王勃《滕王阁序》骈文的写法,使开头的语言整齐有力而富有变化,底蕴饱满而节奏鲜明。
例、推开孤城万里,不见春风吹拂盛世几千载;听凭朔风卷尘,唯见中华文明立风雨安如山。为什么?因为中华文明藏有无尽的韧性。所谓韧性,犹如蒲苇,犹如磐石,虽是一发而细如丝,却有千钧而无转移。
(北京考生《文明的韧性》)
【评析】“孤城万里”“朔风卷尘”两个具有边塞诗歌特色的宏大意境构成对偶句,然后以设问自答方式点明文章中心,最后以两个比喻、对偶句指出韧特质,句式整齐,富有文采。
7.语言诗意,优美动人。
自铸以精美、凝炼的语言,或化入歌词,追求语言诗化,意境的美化,内容的深化,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例、一声,芬芳四溢;二声,沁人心脾;三声,零落成泥。三声弹奏,一点泛音,一曲《梅花三弄》,勾出一季白雪纷飞,描出一枝傲骨寒霜。点点灵动,声声温婉,万千心灵必能为之一震,我想,那大概是一种共鸣吧。我们从民间拾起那几近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国乐,尝试着从《阳关三叠》《高山流水〉中找寻那一抹“中国味”,寻找那与生俱来埋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那是民族,是文化,亦是生命,是一株被风雪淹埋的寒梅,是满眼云烟后的那一束微弱的光。
(上海考生《踏雪寻梅》)
开篇三个诗化语句,整齐有序,与梅花特质相呼应;接着三首古琴曲《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高山流水》,暗合“中国味”,诗情浓郁,新颖别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文章开头仪态万方,但总要与特定的内容、表达目的、文体相适应,才是真的好!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