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东西方主要国家知识点(4)
来源:网络整理 2020-03-08 16:30:20
05日本
一、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七世纪中期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仿效欧美
(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受到了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摧毁幕府统治(封建政权)。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
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四)影响
1、积极:
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三、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强国
(一)原因:
1、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从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②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四、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积极对外扩张。
(一)原因: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
2、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更需要国外市场;
3、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因而更多地采用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大陆政策”及其表现
1、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吞并朝鲜:1910年
3、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五、一战前后的日本
(一)一战中
1、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
2、对中国的侵略,强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二)一战后
1、一战壮大了日本的实力,使日本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
2、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它在一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结果: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
3、在(华盛顿会议)会外,中日签订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日本归还山东主权。(胶济铁路赎回)①中国的坚持斗争;②英、美的压力。
4、日美在太平洋地区展开激烈争夺,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①《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②《四国条约》,拆散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英日同盟。
③《五国海军条约》,日本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受到限制。
六、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背景
1、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2、阶级矛盾尖锐。
(二)过程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特点是以军部为核心。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2、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兵变,大大加强军部势力。
3、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七、二战
(一)太平洋战争
1、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二)日本投降
1、加速或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
①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
②1945年《雅尔塔会议》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③1945年夏天,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原因:
①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
③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全面反攻。
八、二战后的日本
(一)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
1、领土:美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951年,结束对日占领。)
2、战犯:①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东京审判。
3、政治体制:保留天皇制。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战后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②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技;
④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⑤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
2、表现:
①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后,经济稳步增长。(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影响: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②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③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九、两极格局结束以来的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06德国
一、德国的统一
1、背景
①长期处于分裂局面
②工业革命展开和资本主义经发展使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③缺乏统一市场,经济发展受阻
④国际竞争须有强大国家作后盾
2、普鲁士统一的条件
①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②军事实力强大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3、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4、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1871年
5、影响
①结束分裂,为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②改变了欧洲国际格局。(法、奥受到扼制,德成为强国)
③继承了普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二、强国地位的确立——飞速发展的经济
1、原因
①统一完成,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增加资金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资源
④后起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2、经济发展表现
①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19世纪末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对外推行军国主义
1、对亚洲的侵略
对中国:
①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②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势力范围
③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四、德国与奥匈一起挑起一战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德国要求以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争夺焦点:霸权和殖民地,
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矛盾)
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以德国为核心)
2、德国挑起一战及失败
1、1914年7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逆境中的德国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
1、时间:1919年6月
2、内容:
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
②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英、法、日)
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④德国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六、纳粹德国的兴起
(一)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1、背景:
①经济危机打击,政府软弱无能;
②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对内稳定统治秩序;对外为德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③希特勒的欺骗宣传;
④希特勒讨好军队,与统治阶级勾结。
2、建立:
①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②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③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④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加强: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
(二)纳粹党采取的措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表现)
1、政治上:取缔其他所有政党;对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2、经济上:加紧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思想上:严密控制文化教育领域,用纳粹党的理论钳制人们的思想。
4、军事上:从1935年起,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5、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七、希特勒挑起二战和失败
(一)背景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①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西方大国未予反击。
②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英法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随后吞并捷克。
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7年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冒险:挑起二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结果德国战败。
八、盟国管制时期的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一)盟国管制时期的德国
1、对德国的处理:
(1)领土:分区占领:战后,苏、英、法、美对德国及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2)战犯:
①纽伦堡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②法庭宣布纳粹党为非法组织。
(二)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九、联邦德国的崛起
(一)崛起原因:社会形势稳定、美国的扶持政策、雄厚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政策切实可行、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人民的素质和辛勤劳动。
(二)表现:1、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2、60年代,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三)影响:成立欧洲共同体,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十、德国的重新统一
政权更迭后,1990年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形式,完成国家统一。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