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新闻 > 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厘清隐喻,理性思辨

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厘清隐喻,理性思辨

2020-02-27 22:18:17网络整理


高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解析

  2019年的高考浙江卷文题具有浓郁的“生活味”,与2018年相比有如下变化:

  1.更接地气,更务实。2018年的题目指向“浙江精神”,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引导考生更深入地认识群体价值观,突出“家国情怀”,偏向“务虚”。2019年的题目更接地气,引导考生关注自身,关注生活,凸显了一种“生活情怀”,更为“务实”。

  2.更关注心灵表达。2018年的题目,明确了“浙江精神”的内涵,考生需要谈自己对“浙江精神”的理解,并对其进行阐释。而从2019年的题目来看,命题更强调引导考生抒写心灵,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看法。考生在写作时拥有了更多选择,有了更大的抒发空间。如何对待你的“读者”?相信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

  3.既注重时代人文精神,又注重生活逻辑思辨。2018年,要写好“浙江精神”,考生需要熟悉浙江历史上的人文精神和故事,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而2019年的写作,则需要考生梳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心灵,进行理性思辨。

  在具体写作中,考生需要关注下面两个过程。

  厘清隐喻


  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两句话,说的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把每个人看作创造生活的“作家”,把个人生活看作一部“作品”,问该如何对待“读者”。对“读者”的理解给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很显然,第一部分只是引子、铺垫,第二部分才是材料的核心。如何理解“读者”这个概念是全文的关键,也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材料采用了多元思辨和实虚转换等命题手段,加大了考生审题的难度。如果考生只依据第一部分材料,谈作家创作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即视为偏离了题意,材料的重点是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和他人、社会、时代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材料,根据命题人设定的化实为虚的例子,要求考生对“读者”这一关键概念进行由隐到显、由实到虚的转化,需要准确揭示“读者”的特定寓意。关于“读者”,这里可以有多种解读。读者可以是现在的人,也可以是以后的人;可以是你身边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同学、老师,也可以是远方的人,比如你认可的诗人、艺术家;可以是特定的几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在审题上设置了一定难度,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宗旨。

  理性思辨

  材料第一部分提供的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第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这便是要倾听大众的需求,倾听时代的召唤,与文艺要为大众服务的宗旨相符;另一种看法认为: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读者左右,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思考。结合作文题第二部分,我们发现这两种观点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因为当生活成为作品时,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这部作品的“首席作者”与“第一个读者”,一个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这本身就包含着二元对立与统一。考生如果注重思辨,发现其中的对立统一,而不是对某一方简单臧否,就会得到全新的认识。

  生活成为一部“作品”,而这部作品又不是分分钟一气呵成的,我们这些“作家”的能力、经验限制了我们的书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需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取人之长,得人之见,完善“作品”内容。人存于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生活这本书唯一的“作者”,需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而不是亦步亦趋,完全听从“读者”(他人)的安排。将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是我们需要秉持的理性精神。这种精神符合当下学界倡导的思辨性思维。

  思辨与选择,一直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关乎生活感悟、心灵建设和实践。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乏体验生活、阅读书本、行走世界之类的话题,浙江卷2019年的作文题有意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引导考生“注重积累,强调思辨”,引导考生开阔眼界,深入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理性的思索判断,将阅读与行走、生活与写作合二为一。

  总之,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考生创设了思维情境,突出了理性思辨,步步导引,旨在实现对考生思维和思想考查的目的。命题者坚持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考查方向,融理性思辨能力、类比推理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多种素养的考查为一体,开拓出作文测试的一片新天地,丰富了作文命题的思路。

  高分作文

  纳诫以自善,秉己以自立

  一考生


  艾伦·格林斯潘曾说过,人们喜欢进步,但又害怕变化,人类本质上是矛盾的。此话可谓切中肯綮。的確,人们渴盼在自己绘制的蓝图中铿锵前行,不理会他人的闲言碎语;但又祈望获得前人总结的“灵丹妙药”,倾听他人的善意呼声。而呼声中不乏褒扬与训诫,自我主张中又存在固执与理想。那么,何不在创作生活这部“作品”时,接纳“读者”的呼声来完善自我,同时秉持自己的原则?

  从古至今,从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有之乡,人们对乌托邦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而反乌托邦的作品则在心灵和理性层面让人类回到大地,着眼于眼前一点一滴的改造。对个人而言,一味沉浸于创造自己的生活这部“杰作”,而不顾他人、不顾现实的约束,又何异于创建封闭自我的乌托邦?“读者”的存在恰好给盲目、困顿的“作家”有力的一鞭,让其重回现实。

  因此,虽然生活这部作品是一位“作家”内心宇宙的映射,但是没有现实根基,抑或说不纳诫的作品注定是空洞无力的。

  外界的意见能不断鞭策一个人自我完善,但是,过度受外界所扰而随波逐流,进而迷失自我,失掉准则与规范则是万万不可取的。因此,在倾听他人告诫基础上,“作家”更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以及对自我思考的坚持。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在尼采的超人哲学风靡一时之际,陀思妥耶夫斯基毅然写下《罪与罚》加以抨击,不顾他人谣诼;塞万提斯在狱中屡受非难,仍矢志不渝写下《堂吉诃德》下卷;陆放翁屡遭贬谪,仍心系苍生,坚持北伐。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作家,不为困境所动,秉承己念,成就了一部部辉煌的“人生佳作”。

  由此观之,人要立足于时代,应以宽容之心接纳他人意见,使自己不必困于自我的理想蜜罐,重新着眼于一点一滴地完善自我;同时更应以坚守之心烛照内心,不为现实的虚假冲突所扰,写下生活这部“作品”的生动注脚。

  故曰,唯纳诫自善、秉己自立方能成就人生大作,方能纵万端激流,秉一支烛火。

[标签:高考新闻 高考作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