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地理高频考点 >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城市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城市

2020-02-19 15:44:38高考网整理


高考

  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频考点,供大家参考阅读!

  1.聚落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1)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取水方便,水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坡度大。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发育,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3)如雅鲁藏布江谷底的聚落多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

  2.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

  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②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等;

  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波士顿。

  (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①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资源丰富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易形成城市。

  ②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

  ③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政治: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宗教: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3.城市的空间结构

  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它由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和分布构成。

  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三者的共同点是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但同心圆模式下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呈同心圆分布,扇形模式下各功能由中心商业区向外呈反射状分布,多核心模式下城市的发展不是依靠单一核心,而是围绕多个核心分别形成商业区、住宅区(高级、中级、低级)、工业区和郊区。

  4.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

  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5.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6.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7.中心商务区的基本特征: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建筑密集,高楼林立。集中了大量的大商务机构。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流动性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8.影响城市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即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向外逐渐递减;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

  9.影响地价的因素一般有两个

  一是离市中心的距离(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越发达,地价越高);如果城市中有铁路穿过,受铁路影响地价稍低。

  10.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高频考点 高考地理1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城市 2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商业区、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商业区或商业中心的布局一般符合市场最优或交通最有原则,即一般布局在人口稠密的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干道沿线、街角路口等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服务级别越高、服务种类越多。

  11.商业中心(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为组织形式)的区位因素:

  a.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b.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c.商业小区:多建立在居民区内,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

  12.商业中心形成条件

  (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一般来说,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通常也是商业活动繁荣的地区,因为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专业化的农业区域,可以为商业提供日趋丰富的商品货源。

  (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这些地区交通运输便利,运输方式多,铁路干线长,公路干线交叉,使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可以转移迅速,保障市场供应。所以,便利的交通运输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又是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形成商业中心的首要条件。

  (3)人口因素是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对商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起决定的作用,即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多的地区所需的消费品数量多、品种杂,需要相应设立各种商业生产企业和商业经营管理部门。

  (4)其他因素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

  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13.商业中心的基本作用

  (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商业中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商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该地区或跨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通过商业中心组织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商业经济活动,能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经济优势,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内的经济迅速发展。

  (3)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联合。

  14.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不同

  发达国家   1.起步早。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较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

  15.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城市 3


  16.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17.植被对于气候的影响可以从植被的功能出发,植被具有两个功能,一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二是防风固沙,减少极端天气的发生。因此,城市绿化的植被具有重要的自净,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建筑轮廓线以及提供休闲娱乐和防灾避难场所的功能,植被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8.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伸径流汇聚的时间。

  19.城市内涝的相关知识:

  (一)城市内涝的成因

  (1)极端超标暴雨频发:集中的超标暴雨是导致内涝的主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雨岛效应”;

  (2)城市盲目扩张, 水面率下降,地表径流不断增大:

  城市建设的扩张, 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 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而且比表汇流时间变短,峰现时刻提前,峰值变大。

  (3)城市排水管网的问题

  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步伐,城市雨水污水管道错接严重,设计标准偏低,而且水利部门排涝标准和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不匹配。

  (4)潮水顶托

  城市河道过度追求大水面、高水位, 闸坝增加, 内水外排不畅。河道和城市排水系统的高程衔接问题突出。

  (5)市民不文明的习惯

  市民不文明的习惯也会导致周围排水管道堵塞, 这主要是指一些人为图方便,将垃圾或者工地废渣土倒入排水管网, 造成管网的人为堵塞。

  (6)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缺陷

  政府普遍重地上,轻地下,正因为如此, 这些重要的民生设施往往会被各级政府忽视。

  (二)如何防治城市内涝

  (一)工程措施

  (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

  (3)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

  (4)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2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让城市能够像海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变城市水循环的诸多环节,起到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如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标签:高频考点 高考地理]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