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二(3)
2019-09-21 13:13:24网络资源
我们常说,外交是没有硝烟的较量,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博弈,我们从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这些原因,可以得出一个重要认识,那就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中美两国经过了8年的漫漫长跑,最终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艰辛的过程。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首先就要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的友好接触说起,这是他们互换礼物的场景,1971年4月,中美都接受邀请到日本的名古屋去参加乒乓球比赛,队员每天都要进行训练,结果有一天,这个叫科恩的运动员训练晚了,弄错了时间,搭错了车,上了中国代表团的车,他上去以后,傻眼了,全是中国人,彼此都很尴尬,科恩就站在车门口,这时坐在后面的庄则栋认为不说话太不礼貌了,于是他就拉着翻译走上去和科恩聊了起来,两人聊得非常投机,并且庄则栋还从包里掏出了一个杭州织锦送给了科恩,科恩则把球衣脱下来作为回赠送给了庄则栋,他们互换礼物的场景被记者捕捉到拍了下来,引起了轰动,成为了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与此同时,美国乒乓球代表团遵照国内指示,向中国代表团提出来,说你们中国代表团邀请了美国北边的邻居加拿大代表团、南边的邻居墨西哥代表团,怎么不邀请我们呀?当时中国代表团团长一听,就把这事报到了国内外交部,最终报道了毛主席那,毛主席得知了庄则栋和科恩的友好接触后,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紧急请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队的场景。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通过“小球转动大球”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理解,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紧接着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基辛格在中国只呆了几十个小时,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一个成果就是双方发表了一个公告,这个公告全文不超过200字,但是犹如石头投进水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是因为这个公告宣布了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份之前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所以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意义就是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是尼克松在机场和周总理握手的情景,这次握手被评价为不仅跨越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也跨越了两国间最深重的分歧。在此期间,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两国一方面是大打温情牌,比如说美国方面,尼克松总统为了到中国来,做了很细致的准备工作,了解了我们中国的基本历史文化,他甚至学会了用筷子吃饭,与此相对应,我们中国也展现了很友好的姿态,比如说当时尼克松夫妇来中国有一个愿望,就是登上万里长城,但是我们知道,此次访华是在2月份,是冬天,当时一直是阴天下雪,大雪把道路全部覆盖了,尼克松夫妇很沮丧,周总理得知此情况后,当即就决定动员几十万群众连夜清扫从钓鱼台宾馆到八达岭长城大约有七八十公里的积雪,到了第二天早晨7点,马路已全部打扫干净,最终尼克松夫妇成功登上了长城,实现了愿望,他们非常的感动。
我们知道,中美两国是存在严重的分歧的,所以只打温情牌是不够的,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会谈。在此期间,毛主席就抱病会见了尼克松,毛主席谈的主要是世界形势等大问题,具体的还是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谈的,双方进行了前后11轮的会谈,最终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大家在教材中把公报的内容画下来,公报主要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此公报只是确认了最终目标,并没有定下一个撤出武装力量的确切时间,这也是近年来中美关系忽冷忽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是中美两国经过多次商谈、跨越严重分歧达成的,是中美关系上的一大进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最终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最终两国于1979年1月正式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