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登高》教案二
来源:网络资源 2019-08-30 17:37:24
高二语文教案:《登高》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要认真思考,听出这个故事渲染的是怎样一种情境,并希望大家把故事的中心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记录下来。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师深情地朗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绪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第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自由诵读,师作适当点拨。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2.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
明确: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读文本
1、通过刚才的诵读,你认为这首诗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凄楚、悲伤/悲凉、忧伤/凄楚、孤独/悲凉、孤单……
2、要读懂这首诗,最好从哪方面人手?
明确:从情境与人物的关系入手。
3、赏读文本:
(1)赏读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①这两句诗共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②这些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
特点: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表现意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小结: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鸟就是王维的化身。
③诵读指导:
我们也要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
“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