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六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六

来源:网络资源 2019-08-30 16:40:43

高二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六

  【教学目的】

  1、知识教育目标:

  ⑴ 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

  ⑵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

  ⑶ 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作者的创作风格。

  2、能力培养目标:

  ⑴ 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

  ⑵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和步骤,训练诵读诗歌四步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3、德育目标:

  ⑴ 欣赏大自然的美。

  ⑵ 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

  ⑶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⑷ 树立对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是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情感的把握上。

  本单元教学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投入”诗的境界。

  解决办法如下:

  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建议学生课前完成3首诗的背诵任务,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人对诗作的理解,将教学重点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就这一点,教师在精读课上要做出示范,自读课可把填补的任务交给学生。

  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论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诗歌。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读诗要总结方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⑴ 熟读背诵3首诗。

  ⑵ 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

  ⑴ 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⑵ 自读课揭示出诗中最能体现意境的诗句或诗歌的特点,学生思考发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本课是近体诗,首先要了解两种诗体的区别。学习品赏意境,要注重抓关键词语进行联想与感悟。

  二、整体感知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意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