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知识点复习内容(2)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知识点复习内容(2)

来源:网络资源 2019-05-06 10:48:52


  8. 游仙诗

  --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

  (也有写道家求仙求长生不老的游仙诗。)

  9.悯农怜民诗--讲农民劳作之苦,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或苛捐杂税政策,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0.家庭生活、亲情之乐或.农家、渔家乐与苦

  11. 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是同讽刺相结合在一起的。

  12. 闺情诗---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的描写女性心理情感的诗篇。--归结“怨”字。

  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13.干谒诗--为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而作,诗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含蓄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注意诗歌标题、诗序和有关考题后的注释。

  1. 标题--表明所咏之景、物,所说之人、事,或所抒之情。

  【分析诗题,把握中心】

  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全诗围绕诗题中的“望”字。如清代仇兆鳌评:“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未联极望之情”。

  2.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

  3. 注释--解释词语,交代背景,或解释诗中有关典故。

  (四)抓住意象特征领悟意境:

  ㈠注意不同景物色彩所象征的情感特征。

  ㈡借助物象分清作者情感,

  【部分常见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思乡类:

  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独、失落的感觉。

  飞镜、明月--望月怀远、思乡、思亲情,别离思聚;或发怀古之幽思。

  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传递书信,信、音讯。

  尺素:、札、书札--信。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浮云、孤雁、飞蓬、孤蓬、归蓬落帆、断鸿、--:孤寂的游子。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戍鼓、雁声--离别、思念之悲凉。

  玉关情、羌管--思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

  战争类: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

  胡霜--边地。  撞金--止行阵。 鸣鼓--进军。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戎旌--军旗。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

  山水田园诗类:

  闲云、野鹤--隐居之闲适、怡然自得。

  其他类: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武陵人--桃花源

  旧家燕子--物是人非的伤感。

  庄生梦蝶--美好而虚幻。

  红豆---爱情或相思。

  比翼、比目、双栖--夫妻恩爱。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商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青云--高的地位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有时也有思乡之意。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出山--①首次当官②隐居后又出任官职。

  4.注意季节、节日中的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①春日--喜庆、美好、希望。

  【借助的物象】

  青山、霞、春色、春光、春阳、春昼、春风、东风、晴云、烟笼、麦雨、好雨、春雨、春流、绿波、兰溪、鹅湖、新燕、早燕、飞燕、喜鹊、鹊声、鸳鸯、新莺、娇莺、杜鹃、黄鹂、黄鸟、黄蜂、粉蝶、戏蝶、白鸥、白鹭、芭蕉、草色、绿锦、浮萍、杨花、梅花、海棠、兰花、菜花、绿葵、芍药、蔷薇、山榴、梨花、杏花、红杏、梅杏、点红、桃花、桃红、柳絮、柳花、暗翠、绿翠、翠柳、翠微、晴翠、垂杨、花树、暖树、红树、芳树、鞭笋等。

  也有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如伤春诗、怀人诗。

  ②夏日--青春、热烈,畅抒情怀。

  【借助的物象】

  子规、蚕桑、蛙声、鸣蛙、蜻蜓、黄梅、梅子、雨蓑、琵琶、种瓜、菜花、芙蓉、小荷、莲花、莲叶、荷叶、荷香、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荫、稻畦等。

  ①    秋日--多表凄清、悲苦、乡思之情。

  【常用词语】

  愁、孤、残、寂、冷、凉、凄、苦、清、黄等。

  【借助的物象】

  秋夕、秋夜、秋水、秋风、秋雨、秋霜、秋月、秋兰、秋叶、木叶、霜叶、落叶、黄叶、落木、落霞、残霞、孤烟、芦花、残阳、夕阳、落日、桐叶、梧桐、衰草、寒山、夕岚、飞霜、霜天、霜晴、霜气、霜月、冷月、冷露、冷桂、冷松、婵娟、月斜、月落、半月、寒星、寒塘、寒蝉、寒雁、寒鸿、塞鸿、鸿声、凉雁、北雁、去雁、孤雁、雁阵、燕去、虫吟、蟋蟀、乌啼、采菊、菊花、菊黄、黄花、荞麦、西风、枫林、江枫、清笳、渔火等。

  ②  冬日--傲寒、狩猎、艰难、旅景、艰难、咏雪。

  【借助的物象】

  冬雪、江雪、琼枝、飞花、天寒、风雪、风霜、草尽、沙雪等。

  注意借代修辞格所常用的景物“套路”--古人状物抒情常用的一些较为固定的代称。如:

  【战争、战乱】烽火、硝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

  【书信】鸿雁、鲤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笺、简、札、书札、尺牍。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

  【马、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

  【太阳】羲和、东曦、金鸟、金盆。

  【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姮娥、嫦娥、婵娟、银阕、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桂花。

  【时光】鸟、兔、漏、鉴

  表节日的词:

  元日--正月初一,喜庆之日。  寒食、清明、重阳--登高怀远。

  (五)揣摩诗眼,注意诗中用字。

  诗眼,即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境界全出。

  --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信息,能引起人无限联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令人想象到枝头蝶飞蜂舞,鸟争鸣,花争艳,人欢笑的景象。

  1.多是动词,有时是形容词

  2.或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或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使动用法--言简意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即诗眼)

  4.巧用虚词,有时虚词也传神主要是转折连词或语气副词。(如:“无端偏向别时圆”的“偏”字)

  5.平字见奇,常字见新。(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状鱼儿之乐。“斜”状燕儿之轻盈,两字皆诗眼)

  6.注意诗中与标题相照应的词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其中“早”与“一枝”相呼应。

  又如:“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唐人钱珝《未展芭蕉》)

  诗中“未展芭蕉”--“冷烛”--“绿蜡”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比作不冒烟的绿烛;“未展芭蕉”--“书札”--“芳心”相照应,“卷”--“未展”--“缄”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叶比作卷起的“书札”书札包藏的是因为害怕什么羞于展开心曲的“芳心”。即书札里表露的是一个正在暗恋中的姑娘的心意。

  7.多用具体名词,塑造具体形象,或使多个意象并列入句,组成生活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

  (六)分析写作方法

  ㈠情感表达方式

  1. 直抒胸臆

  2. 借物咏怀(借物喻人言志)

  3. 借事抒情

  4. 借景抒情

  5. 情景交融

  ㈡修辞手法

  1.修辞格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言简意赅、含蓄,以古人自况,借古讽今(以诗歌形式写时事评论),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书怀咏志)。构成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情怀。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①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②语意双关

  ⑷对比

  矛盾的对比,揭示和强化(如“心忧炭贱愿天寒”“近乡情更怯”),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对生活、社会的思考,或批判了……社会现象。

  其他对比:

  形-色-态、明-暗、浓-淡 、虚-实、冷色调-暖色调-热色调、动-静、点-线-面、曲-直、忧-乐、无声-有声、忆昔-伤今、美-丑、贫-富 、善-恶 、纵-横、今是-昨非、物是-人非、现实-梦境 ……

  作用: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例:明代杨慎曾批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相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但若作此修改,虽然实景俱在,却使诗境全无。因为前两句“千里”虚写,其余景物实写,实中有虚,使得“实景清而空景现”,描绘了广袤美丽的江南春景图,意境开阔,若“千里”改作“十里”,则无此表达效果。

  同样的,后两句中 “南朝四百八十”“风雨”也是虚写,而寺院是眼前实景,虚中有实, “真景逼而神景生”,诗人所见是阳光下金碧辉煌的寺庙,却想象它们是处于春天的风雨之中。这样诗人在想象中为景物抹上一层迷离的色彩,全诗既描写了晴光潋滟的春景图又想象了山色空朦的春雨图,明亮与迷朦对比,色彩丰富多变。而且用“风雨”与诗人所见不到的“南朝”相呼应,使之具有历史的沧桑感,进而在赞美江南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些许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加点的文字引自语文课文第五册《中国艺术表现的虚与实》,课文的有关知识要熟知。)

  ⑸衬托(烘托或反衬)

  ⑹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⑺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⑻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⑼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⑽反语,讽刺。

  2.遣词造句

  ⑴练字

  ⑵多用具体 名词入句--多种物象入句,言简意赅。语言跳跃,激发联想想象,含蓄美。

  ⑶句式(语法)

  ①对仗工整,整齐美

  ②运用不完全句(多是省谓语句),言简意赅,语言跳跃,激发联想想象,含蓄美。

  ③倒装句--为符合平仄韵律。

  有时也能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特征。(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先听见竹喧,看见莲动,而后才发现浣女归和渔舟下,表现发现的喜悦,制造悬念。)

  ④假设句,联想、想象丰富,或造成正反对举,强调某种情感。

  ㈢其他表现手法

  ⑴取材方法

  a)  以小见大【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例:“风正一帆悬”--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表现了……的意境。

  b)  写梦幻--想象奇特,表现某种理想或追求。--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烈追求。

  ⑵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交代事件;铺写了……的场面;渲染了……的气氛)、比(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特征或生活画面)、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渲染了……的气氛)。

  (七)注意语言和结构特点

  ㈠语音:

  ⑴平仄韵律、押韵,--造成音韵美、抑扬美、回环美。

  ⑵平声韵常见,平声开口韵--声音清亮高扬,表喜悦昂扬之情,仄声闭口韵韵声音短促表急促、紧张之情状。

  ⑶双声、叠韵、叠词,造成音韵美、抑扬美,或使声音响亮。或摹状声色行态,或强调某种情感。

  ㈡结构上:

  1. 起承转合――首句(或首联),奠定感情基调,引领全篇,或描绘背景画面;颔联与颈联叙事写景,颈联或转入抒情议论;末句(或尾联)抒情议论,或以景语作结,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2.结构跳跃.或如散文形散神聚--写景上放开,可时空交错,抒发的……情感是统一的。巧于构思,善于用事。或咏物寄托遥深,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或情感。

  ㈢语言表达手法:

  1. 叙述描写

  ⑴用第一人称写,便于表达感情,更加自然亲切,真实感人。

  ⑵描写顺序

  ① 远-中-近;

  ② 景-情;

  ③ 时空顺序;

  ④ 心理顺序,常表现为时空往复(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纸,却话巴山夜雨时”,随着诗人的意识流动而表现为诗歌物象在空间上的往复:“巴山-西窗-巴山”为“此地-彼地-此地”,造成回环往复之美);

  ⑤ 物-人-物,造成物我交融。

  ⑶观察、描写角度--指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视觉观察角度(注意,此仅指视觉角度)--俯视、平视、仰视

  ⑷典型片断描写、细节描写--

  ① 侧面烘托。

  ① 正面描写:(注意虚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色彩烘染的方法和修辞手法)

  ③ 描写特点:如

  描写逼真,叙事确切,丰满地表现形象。描绘出(开阔、雄浑、壮美、明丽、明朗、优美、祥和、民风淳厚、和谐、清隽、宁静、淡雅、质朴、冲淡、清远、惨淡、阴晦、凄美、悲壮、沉郁、苍凉、幽静、清幽……)的……(行旅图、行军图、春色图、离别场面、战争画面、渔家生活画面、农家生活画面、……)生活画面。--此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即意境。展示……精神世界【抒发(豪迈、坦荡、旷达、激动、喜悦、欣慰、愉悦、热爱大自然、挣脱……的束缚后的轻松愉快、闲适、欢乐、怡然(悠然)自得、爱国、忧国忧民、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的失望和悲愤、怀才不遇的感慨、悲苦、忧伤、无奈、哀伤、孤独、凄苦、惆怅、思念、失落、失意落魄而黯然神伤、不向世俗献媚、洁身自好……)的感情】,或抒写建功立业的抱负,表达对……的追求和向往,或对……的同情,或对……的不满。

  ⑸状物,浅切形象,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2.抒情

  ⑴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或富于激;,

  ⑵以曲笔抒写胸臆,即间接抒情--耐人寻味,富有情趣。

  3.少有直接议论,常用形象说理--“象教”,不加评论,表现具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意蕴深刻。(宋诗更常用此法)

  把日常……的生活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结合,发人深醒。

  (详见“喻理诗”)

  ㈣语言风格:

  ⑴平淡而有味 ⑵清新自然 ⑶质朴通俗(明浅如话) ⑷俗语俚词入诗,通俗凝练 ⑸冷峻 ⑹镂金错采。⑺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⑻清丽 ⑼隽永……

  【说明】以上是不完全归纳,可按此法从诗歌鉴赏题中归纳出其它特点。分析具体诗词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考题要求选择以上 。

  2011年寿县一中现代古代诗词鉴赏【含精品解析】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