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 > 高中政治辨析题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辨析题解题技巧

2019-04-14 18:32:28本站原创

  辨析题是近几年政治中考的热门题型,但初中生在这类题型上往往失分较多。辨析题是要求考生对所给观点或命题作出判断后分析说明理由的试题.辨析题一般表述精炼,构思巧妙,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侧重能力考查。

  政治辨析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综观辩析题解题规律无非是:逻辑上“剥皮法”;形式上:“三步走”。

  所谓“剥皮”即逐层、逐句、逐个观点、逐一条件都须进行论证。不能只论“错”、只论半句、只论一种情形和条件。也就是说要充分运用语文知识对辨题进行划分层次、成分再逐一分析。“三步走”就是需要“辨”、“析”和“结”三部分组成。即:

  (一)辨:对辨题下判断。(有时候也可以渗透在“析”中)

  (二)析:What?(如果题目用古汉语、格言、俗语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义,明确题中所述概念)

  合理Why?

  What?

  不合理Why?

  How?(指出什么条件下才正确)

  (三)结: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这个步骤有的题目不作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举例说明:

  (一)首先剥皮:

  (1)在较多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命题的意思,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分层。

  如: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004年江苏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2003年广东题)

  (2)我们通常还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对命题划分层次。

  例如: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一种特殊形式。(2004年广东题)

  主语谓语(定语)(定语)宾语

  可分为两个层次:①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形式;②一国两制有其特殊性。

  分好层次以后,我们就可以逐层进行判断和分析。

  又如:对“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惟一力量”这一辨题,可按逻辑分层为:

  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惟一力量。(2000年全国题)

  主语谓语(定语)(定语)宾语

  这样可明确分为三个层次:

  ①知识是力量;②知识是惟一力量;③知识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剥皮”后还需善“设疑”再坚持“三步走”

  设疑与分层次是有机联在一起的。分层次是设疑的前提和基础,层次分得清,设疑才设得巧。而层次要分得清楚、全面,也需要要善于设置疑问。

  例如上题:

  在第①层的基础上,我们知道,知识属于意识、认识范畴,我们可以设问:知识能直接推动社会进步吗?

  在第②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问:除了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还有其他力量吗?

  在第③层的基础上,我们设问:知识可以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吗?

  这样,在原来分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层次,使分层趋向全面,答题就更全面。在设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

  (1)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陌生的名词、概念,要把它还原为熟悉的课本知识。高考试题尽管理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只有对教材知识准确、透彻理解,并且善于变通、还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如“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就是考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抓住关键词语,依据关键词提供的信息,按照命题考查方向,多角度深入思考。(特别要从其反面进行思考)

  (3)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分析思考。

  (二)我们来“三步走”:

  例如:(2004广东)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第一步:”辨”

  由于该题是正误混合型的辨析题,不能直接的下判断进行定性,故应该在析中辨.

  第二步:”析”

  (1)合理方面: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

  (2不理方面: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认为世界是主观的,因为①自然世界是客观的;②规律是客观的;③人的实践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三步:”结”

  总体说法是错误的,但也存在合理之处,要辩证看待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

  (2)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性.

  (3)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标签:复习指导 高考备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