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语文科目最全高考知识清单
2019-02-13 15:24:51网络整理
语文
精彩时评
中国年、文化味,展自信
一部电影火了——《流浪地球》,一首歌曲热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到博物馆里熙熙攘攘、民俗活动热热闹闹,小到家门口的春联福字、街道上的大红灯笼——在春节期间,各种文化元素,或时尚或传统,时时处处,伴随着人们欢度新年。
节日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国人的精神追求日益增长,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节日的重要角色。而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过年、过文化年自然也蔚然成风。
因为热爱,所以投身,因为信任,所以选择,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追求什么样的愿景,从根本上讲,就取决于他们对乡土亲情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笃信。而这种眷恋、热爱和笃信,总而言之,就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历经沧桑的成熟,纵观天下的从容,“天道酬勤”的奋发,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
文化有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代,而又流向未来的河。包容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常态。而我们今天坚持文化自信,同样既要发扬光大优秀传统,又创造出符合现代人要求的生活方式。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起来、更自信的中国人必然会有更为丰富的文化消费。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这启示我们,既要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迎接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元年
在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这天,“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大幕正式拉开。根据刘慈欣中篇小说《乡村教师》和《流浪地球》改编的电影《疯狂外星人》和《流浪地球》全国公映。截至2月9日上午11点,上映5天,《流浪地球》排片率大逆转,票房已经突破13亿。
所谓“元年”,潜台词则意味着之前中国之前没有科幻电影,这看似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早在1938年,我国便拍出了科幻电影《六十年后的上海滩》。1963年,王敏生编导了科幻电影《小太阳》。改革开放后,第五代导演黄建新拍了科幻电影《错位》,既有其一贯地对现实生活中的荒诞性观照,又有对因为科技发展导致的科技伦理和生物政治的思考。此外,还有关于大脑移植的《合成人》。当然,更不能少了“80后”的集体记忆《霹雳贝贝》……
纵观上述影片,如《小太阳》和《错位》都针对科技发展趋势,做出了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所做的预测和推演,而其他的几部影片,更像现在所说的“软科幻”,其落脚点,不在“科”,而在“幻”,即人类基于幻想和想象,借助科学的设定,对现实社会所作的某种改造。因此,今天在谈论科幻电影时,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做区分,人们总喜欢加上一个限定词“硬核”。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一个关键指标,所谓“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更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元年”。而“硬核”的内涵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科学发展和自然社会的演进做的背景设定;电影中要有对科学观、世界观和生命观的深入思考;电影中的剧情走向要符合科学逻辑;人物性格发展、人类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迁,不仅基于审美逻辑,还受制于科学条件的变化;电影要有强大的视效支撑,使上述几个方面能够落地。
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说法的提出,并非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实力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过去的很多看似幻想的点子和想法,在今天都在或将可能变成现实,如前段时间媒体上讨论的“人造月亮”“人造太阳”等等,早在刘慈欣的中篇小说《中国太阳》里预演;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被嘲笑的“五毛钱”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制片体制中的“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中国电影工业已经有了摄制比肩准好莱坞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
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看,在“一战”后,西方世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人类的“反噬”和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的创作之中,“废土”与“末世”构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是持“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的,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的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是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此外,近年来,“美国故事工厂”好莱坞越来越趋于保守,越来越依赖根据漫威、DC的漫画改编的电影,故事越来越套路,显然,在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好莱坞所能提供的模式和框架距离中国的国情越来越远。而《乡村教师》《中国太阳》里对乡村教师、擦玻璃的蓝领“蜘蛛人”的人文关怀等,都使得现实主义精神焕发了新的光彩,并开启了新“脑洞”。
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它为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苍穹与大地的想象资源,为书写“环球同此凉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视角和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