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万能简答题模板(一)
2019-01-24 15:06:25三好网
一. 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
“先主要,后次要”;
“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
(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
“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
“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
“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
“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 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气候
1.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3.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4. 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5.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6.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 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8. 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9.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0.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河流
1.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凌汛
2.河流的水系特征:
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
7.有无湖泊沟通。
3.河流水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
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
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4.河流的补给:
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5.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6.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7.河流有凌汛的条件: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
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地球的运动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2.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4.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5.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
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6.怎样分析赤潮成因?
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
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
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
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自然灾害
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
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
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
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
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
3.农作物需水季节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
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3.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适应于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
2.地形(坡度);
3.土质;
4.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4.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适应于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5.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
2.地形坡度;
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
4.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6.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7. 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8.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能源
1.能源按来源分类:
①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和核能。
②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
③来自太阳辐射:上述三种以外的,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