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 高三生物图表类试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三生物图表类试题解题方法归纳

2019-01-10 20:47:05三好网

  在高考试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的类型。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代谢过程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过程图、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1)在结构A上合成物质C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  )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_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____________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A上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至少有____________个碱基对,转录后的mRNA由核进入细胞质内经过了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②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消化系统”的       (填一种细胞器)中。发生在消化道中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所需的酶有          。

  解析  本题图像包含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加工分泌过程,问题涉及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功能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结构的作用。答题时,首先理解图意,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丙氨酸 (2)C (3)翻译 转移RNA  脱水缩合(4)①228  0  ②溶酶体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肽酶

  2.坐标曲线图

  生物坐标曲线题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内容广、变化多,如果能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要素,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解题方法: 生物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很多,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是数和形。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动态。抓住了关键,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即识图的关键是三看(既识标、明点、析线):

  第一看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即识标)

  第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即明点)

  第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者是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即析线)

  例2.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一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5)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是根据题干的意思,识别曲线蕴含的含义。图一是A、B两种植物的光合效率(CO2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图二是同一植物在不同的CO2浓度下的光合效率(CO2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图一中既有不同光照强度的比较,也有不同植物的比较。图二中既有不同光照强度的比较,也有不同的CO2浓度下的光合效率比较。(1)A植物是阳生植物,B植物是阴生植物,因此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由于光照不足,使A植物生长受影响。(2)a点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释放CO2的为呼吸作用产生。(3)c点时,光合效率最高,在叶绿体的基质中ATP不断被分解产生ADP,并移向类囊体薄膜参与ATP的合成。(4)e点与d点相比较,两者都是同一CO2浓度下,但e点的光照强度比d点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多,有利于C3的还原;e点与f点相比较,光照强度相同,但e点的CO2浓度比f点大,生成的C3多。(5)农家肥即有机肥,分解时产生CO2和矿质元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参考答案:(1)A  (2)无光条件下A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  (3)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4)低  高  (5) 增加CO2的供应,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等。

  3.研究方法图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结果结论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多样,而用图示图表方式表述更为直观明了。实验研究方法的图像(表)包括实验装置图、操作方法图(表)、实验结果图(表)等。

  解题方法:①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图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②掌握常规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要领,结合图(表)作答;③比较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原理,总结结论。

  例3.上述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青蛙的呼吸情况而设计的方案。右图是实验装置,用于测定正常青蛙和皮肤涂满油脂的青蛙在单位时间内耗氧量的改变。请把下述方案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实验假设:

  青蛙的呼吸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正常青蛙在单位时间内(如3小时)的耗氧量应比只用肺呼吸时多。

  实验步骤:

  ①将甲、乙、丙三只青蛙分别放入三套装置内(有足够的氧气)。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将甲、乙、丙三只青蛙取出,全身涂满油脂,再分别放入三套装置内(有足够的氧气),重复以上实验步骤②③。

  实验结果:

  (1)实验装置里的NaOH溶液在本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本实验装置必须做好密封,为什么?

  (3)该实验设计了三套装置,是遵循了____________原则。

  (4)根据实验测得玻璃管内红墨水液面的刻度记录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图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和对实验步骤的掌握。青蛙的呼吸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皮肤涂满油脂的青蛙由于不能进行皮肤呼吸,因此正常青蛙在单位时间内(如3小时)的耗氧量应比只用肺呼吸时多。耗氧量的测定可利用密闭容器中随氧气的消耗引起气压的下降,从而使有色液面上升(或移动),根据液面上升的高度(或移动的距离),计算或估算耗氧的多少。

  参考答案:实验步骤:②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红墨水液面的刻度。③3小时后,再次记录此时玻璃管内红墨水液面的刻度。

  (1)吸收青蛙呼吸放出的CO2,使本实验能测定出青蛙的耗氧量。(2)本实验通过青蛙呼吸消耗氧气后,引起容器内的气压下降,从而测定出耗氧量。所以必须做好密封。(3)平行重复 (4)青蛙的呼吸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正常青蛙在单位时间内(如3小时)的耗氧量应比只用肺呼吸时多。

  4.定性定量表

  表格题主要类型是:一类用文字叙述生物的特征、生理特点、实验处理方法、生命或实验现象;一类是通过数据说明实验结果、生理生化的变化等。

  解题方法:①以横或列为单位进行比较,顺序可以是先横(纵)向,后纵(横)向,再整体;②结合问题,根据数据等异同,列出变量的关系式,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并分析总结相关结论。

  例4.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试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比例看,大麦在光下吸收哪种上离子比吸收水分快?

  (2)从上述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解析  对于第(1)问很容易知道答案是K+,但对第(2)问可以答一些,但很难答完整。这类题的解法应当是:以横或列为单位进行比较,顺序可以是先横(纵)向,后纵(横)向,再整体。如上题,对水分吸收的纵向比较,发现在光下对水分的吸收明显比黑暗下要多,所以结论一便是:植物在光下对水分的消耗比黑暗下要多,蒸腾作用强。在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这一列,经过比较知道植物在黑暗和光下对离子的吸收不同,说明光影响离子的吸收,所以结论二便是:矿质离子的吸收受光照的影响。进行完了纵向比较,再进行横向比较,无论是“光下”还是“黑暗”这一横,都会发现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一样,所以结论三便是: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最合整体比较“水分吸收”与“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便可得出结论四: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1)K+    (2)植物在光下对水分的消耗比黑暗下要多,蒸腾作用强;矿质离子的吸收受光照的影响;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结构模式图

  结构模式图是用来描述生物解剖结构、微观组成、分子结构等的图示。常考类型有细胞分裂图、细胞结构图、突触、反射弧、内环境等。高考中出现的这类图与教材的插图有一定的联系,但很少完全相同。

  解题方法:①回忆课本内容及图示说明。②从图形入手,联想其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相关知识。③抓住关键点,迅速理清各结构之间的关系。

  例5.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 考查减数分裂过程。①同源染色体分开②无同源染色体;④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参考答案:C

  6.直方图

  直方图是建立在数据表格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并根据每一组所分布的数据以柱的高度来表现。与高中生物相关的直方图包括:细胞和种子内物质的相对含量、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生物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等。

  解题方法:①看清横、纵坐标,理解直方图所代表的量的大小和含义,然后结合生物学原理进行推理。②找到柱状图中的最值。③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可能原因,分析横纵坐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6.有关右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不同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d。

  B.若Y表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

  C.若Y表示四个鸽种群中的个体数,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机率最大

  D.若Y表示某有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的含量,则d代表生产者

  参考答案:A

  7.概念辨析图

  概念图一般要求在纵横各层面,把概念──连接词──概念连接起来,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概念图模型是从2004年开始生物高考尝试使用的新题型,试题的形式一般是给出一个不完整的概念图,要求考生或根据所学知识给予补充,或根据试题所反应的内容,提炼出相关信息,回答若干问题。

  解题方法:①认真识别图中概念与箭头,通过箭头的方向寻求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把整个图形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②寻求图形中信息与知识储备的“契合点”,快速达成知识“迁移”。③根据设问具体指向,具体分析作答。

  例7.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B.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细胞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化、衰老。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降低。细胞分化的机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的细胞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稳定性的差异。这当然也包括细胞膜的结构、细胞器的种类及数量、内部的化合物的含量也有所变化。在生物细胞内,能传递遗传信息的是DNA 和RNA,蛋白质只是体现者。

  参考答案: D

  8.遗传系谱图

  遗传系谱图是主要反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的简要图式,系谱图中蕴含了时代关系、男女婚配、遗传特点等多种含义。以系谱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数学思维的迁移和概率的运算是高考遗传命题的常用方式。

  解题方法:(1)首先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即双亲都表现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①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a.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a.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例8.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1号和2号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为:

  A.1/3     B.2/9   C.2/3    D.1/4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系谱的判断。本题涉及到了两种病,所以分析时需要分开来看。对于甲病,由系谱图中左边的家庭可知是隐性遗传,若为伴X隐性遗传,女儿有病,父亲也一定患病,由此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理,由右边的家庭分析得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1号和2号结婚,对于甲病(用A,a来表示)来说,1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中Aa的概率为2/3,而2号个体不存在甲病的致病基因,即基因型为AA,所以孩子均正常;对于乙病(用B,b来表示)来说,1号的基因型为bb,2号的基因型为BB或Bb,其中Bb的概率为2/3,则孩子正常(基因型是bb)的概率为2/3×1/2=1/3;综合甲病和乙病,1号和2号所生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1/3=1/3.

  参考答案: A

[标签:生物备考 生物知识点]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