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作文练习:家乡丰收节,铭记奋斗历程
2019-01-07 14:00:05冠华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的限制性。记叙文必须围绕“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展开,“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是内容方面的一个大限制。议论文必须围绕“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个指令有开放有限制,就限制性说,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必须体现“联想和想象”。
3.文体的限制性。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明确文体,不可文体不分。
开放性
1.联想和想象是开放的。“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在描绘丰收景象和“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 的场景时,地域、民风、民俗、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均可合理想象和联想。
2.议论角度是开放的。论述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和如何过好农民丰收节,根据自己对农民丰收节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文体是开放性的。“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文体为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文体为议论文。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只要内容充实、文笔流畅,都可以写出考场佳作。
解题
本题目为时事信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为新闻事件,要求考生就农民丰收节这一事件进行写作。从立德树人的层面,考查考生等社会参与意识;从思维的层面,考查考生的思辨力,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刻认识。考生可以写记叙文描绘家乡的农民丰收节,也可以论述农民丰收节的意义及如何过好农民丰收节。此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范文: 家乡丰收节,铭记奋斗历程
咚锵咚锵咚咚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这是家乡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
村委大院里几个穿红着绿的大娘,手拿彩扇,随着锣鼓,欢快起舞,个个笑靥如花。这便是农村最朴实的丰收节,也是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玉米田里,驻村第一书记伸手剥开一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望着田里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里美滋滋的。穿过翠绿的黄瓜地,望着红绿相间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压低了身子,长长的豆角挂满架子……这便是农村最美的风景,也是他驻村以来,看到的最好风光。这是他在这个贫困乡村的第三年,记得刚来时,田里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脑袋,半死不活……如今……这样想着,书记不觉笑容满面,脚底生风。
街道两旁,家家的房顶上堆着小山一样的玉米,在阳光下发着金灿灿的光,有的家门口还放着小汽车。从田间巡视回来第一书记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书记来了,阿隆拿着刚刚采摘的梨,请书记品尝。没错,正是第一书记的一手帮扶,才让今年的梨有了好销路。按照传统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卖到过年,贮藏不当还会坏掉不少。今年书记从县里请来电商技术人员,帮助阿隆打造了电商销售模式,销路再也不是问题了,自己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让乡亲们润润嗓子……
再走近,就是花花绿绿的人流,沸声震天的喧闹嬉戏之声漫延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孩子穿着鲜艳的黄色道具服,手拿两片绿叶,扮做玉米宝宝,呆萌可爱;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间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几个年轻小伙正生龙活虎地舞狮子……书记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用他已经不再细嫩的手,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振兴家乡的事业。
驻村生活即将结束,看着各位乡亲的笑脸,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来了,书记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大家,“这两年,为了脱贫,我们一起吃了不少苦。为了不再靠天吃饭,我们四方募资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为了乡亲的瓜果不滞销,我们建立了电商平台,举办采摘节;为了村里的老人不孤独,我们筹建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今天,是我们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我们铭记自己奋斗历程的日子,更是牢记党和国家不忘关注我们农民的日子。”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乡村从贫困到振兴的见证,也是一个驻村书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请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致敬!
点评
该生构思新巧,文笔流畅,细腻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丰收节的场景,写得特别接地气,避免了泛泛而谈;特别是将农民丰收节和扶贫结合起来,又非常切合国家时政方针,紧扣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