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 > 《生活与哲学》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你需要这些!

《生活与哲学》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你需要这些!

2018-12-13 10:47:37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必背重点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略)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论有四个观: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辩证)唯物论所包含的哲理有:

  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④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⑥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⑦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

  1.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部分

  ▲认识论所包含的哲理:

  ①实践的三个特征;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表现为: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决定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因此应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包括四个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联系观包含的哲理:

  ①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②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③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及其方法论;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⑤系统优化的方法。

  ▲ 发展观包含的哲理:

  ①发展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②发展的实质:③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及其方法论: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矛盾观包含的哲理:

  ①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②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⑤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⑦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⑧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否定观包含的哲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②辩证否定观的环节;③辩证否定观的实质;④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和外部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和偶然联系、客观、主观联系、有利和不利条件等。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地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部分。

  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 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观

  1. 发展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表现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有创新精神,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

  2.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长;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以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要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观

  1.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与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联系:①同一性以对立和差别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 (P70)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6.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属方法论)

  含义: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②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8.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属方法论)

  含义: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 矛盾分析法有哪些?(侧重于方法论,但要带上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⑦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辩证法具有革命批判的精神,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两个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包含的哲理: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④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⑥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目的和意义;⑦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

  ▲人生价值观包含的哲理:

  ①人的价值的构成及其评价;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④人生价值的实现。

  社会历史观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原理: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

  6. 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依据: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7. 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人生价值观

  1. 人的价值的构成及其评价

  构成: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也就是贡献和索取两个部分。

  评价: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结底是看他的贡献。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3. 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标签:政治复习方法 高考复习]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