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1-24 20:14:19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在相应的活动建议中,列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可见本节内容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知识方面要达到理解水平,能力方面要能够设计和实施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二、教学设计思路
对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后者也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上内容可用1课时。
第2课时主要进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关于细胞呼吸的概念,应注意指出它与平常所说的“呼吸”不同,后者是指气体交换。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讲授法为主,适当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说明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发生部位、过程和产物,特别要对氧的作用和ATP的形成作重点讲解。关于无氧呼吸,可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做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讨论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再让学生回忆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经历,引导他们尝试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无氧呼吸还可以生成乳酸。这样学生对无氧呼吸的原料和产物都比较清楚了,可出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关于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发生部位、过程和产物,可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特别要明确指出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效率低等特点。无氧呼吸的定义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补充。
上述内容的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中所提供的资料,讨论这些事例中包含哪些有关细胞呼吸的原理,然后再展开联想,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其他事例,并进行解释。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既是知识的巩固和迁移的过程,又是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体现生物学知识的价值的过程。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