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1-24 15:17:07
高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植物为例,说明一种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例,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
3.描述一下你所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