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设计(3)
2018-11-23 22:34:17网络整理
板书:三、根据地的主要革命活动
1.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①是什么时间?(1930年底到1931年秋)②我党我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③结果如何?(打败敌人进攻,使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展示课前准备的图表,并放幻灯片《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照片。
3.进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二是要依靠农民这支同盟军,就必须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从而使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翻身。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掌握这条路线,只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从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决定的。要使土地革命得以深入发展,必须有人民武装作后盾,人民政权作保障。
●这一政策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积极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障。革命性空前高涨,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放幻灯片)。
4.开展经济建设
●国民党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进攻,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这给革命根据地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敌人,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
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同时根据地还兴办一些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通过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斗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了革命实践,同时,革命实践又检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过程。
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懂得革命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并进而指导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总结大革命、三大起义、井冈山斗争及各地其他形式的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它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革命实践(建立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和游击战争),这些革命实践都 获得了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充实和发展,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为此在座的各位共和国的栋梁之材,要更加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