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

高一历史教案:《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

2018-11-23 22:04:14网络整理


  五、知识检测:

  1.(2011年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3. (2011年全国I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4.(2011年海南卷,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5.(2010?长春二模)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6.(2009?潍坊阶段测试)《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7.(2009?盐城联考)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8.(2010?新泰模拟)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9.在明清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种现象导致的最不利的后果是 ( )

  A.小农破产影响社会稳定 B.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来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D.土地集中经营提高了商品化程度

  10.(2009?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标签:高中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中教案]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