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文化景观的构成》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文化景观的构成》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1-17 10:21:49

  文化景观的构成

  一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查要点:本讲讲述第三单元第一节——文化景观的构成

  1.了解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类型,文化景观的构成

  2.通过文化及其类型、文化景观构成的学习,树立新的文化观

  (二)学习指导

  1知识结构:

高二地理教案第十五讲

  2教材分析:

  一、文化概念是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关键,对于文化概念的正确理解须把握住以下三点。

  1.文化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符合文化定义的各种事物称之为文化的外延。根据文化的定义,文化外延所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因此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自然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在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他们所说的内容当然都属于文化的内容,只是类型不同而已。学生甲所说的“课本上的内容”属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型文化内容;学生丙所说的“尊老爱幼道德传统”属于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内容;学生乙所说的“街头雕塑”属于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艺术型文化要素。

  2.文化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材中的文化概念是广义文化概念。上面三个学生所说的文化内容均属于狭义文化的内容,即仅指精神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物质文化内容与精神文化内容混淆,甚至错误地认为,精神文化是指抽象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内容。实际上精神文化不一定没有物质形态,街头雕塑就是一例。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要素,小的有种子、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大的有城市、乡村、道路、田地等。在现实世界中也有许多事物既属于物质文化内容,但也可体现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如北京故宫建筑属于物质文化,但是各个主体建筑的屋顶形式还体现着封建等级思想。应该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某种物质文化要素可以反映精神文化,就认为它既不属于物质文化,也不属于精神文化。

  3.文化与文明不同。自人类出现就有了文化,人类的历史有多久,文化的历程就有多长。文明的历史较之文化晚许多,一个地区文明时代的到来通常有以下主要标志: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形成。

  二、没有经过人类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景观为原始景观,原始景观又称自然景观。原始景观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功能变化)后,就成为了文化景观。例如,中国西南山地的原始森林为原始景观或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的恶果——酸雨的影响,西南地区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的破坏,但是由于森林的功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依然属于自然景观。生活在西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过去往往“燎荒辟地”,即将一片原始森林放火烧掉,在烧后的空地上种植作物,这片新辟的耕地就成为文化景观了。当这片土地的自然肥力耗尽后,人们便会放弃之,弃耕后的这片土地会逐渐长出新的植被,而新的次生植被仍属于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既可以体现物质文化,也可以体现精神文化。

  三、本课“活动”的讨论思路如下。

  1.海南岛上虽然有人类活动,但是海南岛不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不是文化景观。

  2.从文化景观的功能性上看,敦煌石窟是宗教文化景观,但是目前它的宗教功能已经大大衰减,旅游功能逐渐上升,因此它只反映兴建它的那个时代的地区文化特点。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在目前伊斯兰教流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为什么分布着许多佛教石窟景观了。

  3.蛾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属于自然景观,山上的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设计此题旨在说明,文化景观在空间上是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从普遍意义上说,任何文化景观都是坐落在地球表面的。但是当有些山脉和河流被人们冠以“圣山”、“圣河”、“圣地”的名称后,就容易令人糊涂。尽管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但是仍然不能改变它是自然之物的性质,所以它属于自然景观。

  4.铁路和火车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要素,由于铁路在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性,所以它是文化景观,而火车是经常运动的,因此它不是文化景观。

  3.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的东西)

  (二)文化的类型及结构

  1.精神文化:

  (1)认知型文化要素: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

  (2)艺术型文化要素:文学、美学、音乐戏剧

  (3)社会型文化要素:制度、机构、风俗习惯

  (4)规范型文化要素:道德、法律、信仰

  2.物质文化:

  器用型文化要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

  3.结论

  (1)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物质文化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而许多精神文化又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如法院是法律制度的物质形式。

  (2)物质文化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密切,而精神文化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变化节奏较快,属于精神文化事物变化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3)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它直接、间接地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了人类利用环境的特征。

  二、文化景观的构成

  (一)物质文化景观:生产生活景观

  (二)精神文化景观:精神活动景观

  例题精讲

  [例1]:下列事象,分别属于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

  城市雕塑  光盘  教育  书本  电脑  计算杉L2字处理  小提琴独奏  戏曲小品  中国八大菜系  播种  联合收割机  相互理解  行车礼让  牛顿定律  辩证法  阑尾切除手术  教室  课堂  讲课  《末成年人保护法》    《法律辞典》

  [分析]  区分题目所给事象是属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的根本标志,是从来源上考虑,源于自然环境物质要素的,有物质实体存在的,属物质文化;而从物质上升到意识,即人类对物质文化认识形成的观念形态的属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事象也有载体,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是指载体物质,而是指物质载体反映的观念意识形态。如雕塑,就其载体讲,有用岩石的,有用不锈钢的,有用塑料的。但人们一般在认识观察雕塑作品时,设计者在设计安放雕塑作品时,目的在于给人以形象直观感觉,它是建立在粗加工的石质材料、不锈钢板、塑料等基础上而创造的一种意念形象,是一种精神意识的东西,所以是属于精神文化的。                      [答案]  属于物质文化的有:光盘、书本、电脑、计算机文字处理、播种、联合收割机、阑尾切除手术、教室、课堂、《法律辞典》。

  属于精神文化的有:城市雕塑、教育、小提琴独奏、戏曲小品、中国八大菜   系、相互理解、行车礼让、牛顿定律、辩证法、讲课、《末成年人保护法》。

  [例2]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下列事物中体现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事物的是:

  A.彭丽援演唱民歌

  B.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的“中华和钟”

  C.因特网

  D.延安的窑洞

  [分析] A项唱歌,有节奏,有乐感,歌词有内涵,通过歌唱家的歌喉表现出来,给人以教育,给人以享受。歌喉是歌声的载体,虽也是物质的,是经过训练形成的,但这里主要说的是歌声,而不是作为物质的歌唱家的歌喉。后三项讲的都是具有物质形态的事物:中华和钟是一种仿制古编钟的乐器;因特网是一种现代信息传输设备,有人把它叫做信息高速公路;窑洞是一种房屋建筑,是适应黄土高原冬冷夏热气候、利用黄土特性创建的民居。

  [答案]  B、C、D

  二.网上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物届精神文化的是

  A.法院    B.律师事务所  C.法律文本    D.法律制度

  2.下列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

  C,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  D.灰白色调为主的江南园林

  3,下列文化现象或事物属物质文化的是

  A.陶器  B 哲学  C.美术    D.制度

  4,下列文化事物属于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的是

  A.语言  B.制度  C.生产工具D.宗教

  5.有关文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基础   B.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C.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  D.精神文化中的某些活跃因素变化节奏较快

  6.下列事物与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陕北民歌    B.我国制造的“神舟二号”载人飞船

  C.钱塘江大潮    D.三北防护林

  7.物质文化:

  A.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密切

  B.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C.其中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变化节奏快

  D.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

  8.精神文化:

  A.与物质文化比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

  B.与物质文化的发展比较,其变化频繁、迅速

  C.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D.包括语言、艺术、宗教、风俗、制度等

  9.下列属于物质文化事物的是:

  A.傣族的泼水节    B.信息高速公路

  C.音乐、戏剧    D.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0.下列属于精神文化景观的是:

  A.龙门石窟    B.江南茶园

  C.抗震纪念碑    D.104国道

  (二)、是非题

  1.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精神财富。    (     )

  2.地理学关注文化现象的五个研究主题是: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文化区。    (      )

  3.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互不相关。    (      )

  4.龙门石窟属于北魏时期建造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宗教信仰与造型艺术等精神文化特征。    (       )

  5.西双版纳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

  (三)、填空题

  1.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通常可以分为———的和———的两种形态。

  2.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

  3.在吐鲁番,用于晾制葡萄的十字花砖结构的“荫房”,反映了—————的影响。

  (四)、综合题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住房建筑今昔变化明显。中国的传统家庭,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人口多,住房建筑是四合院或几个四合院结合在一起。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国情的改变,目前以两代组

  成的家庭为主。加上用地困难,城市里主要是楼房取代了四合院,农村也是一家一户式小院占优势而不是以旧式的四合院为主。建筑材料也在变化。此外,居住的建筑物外形和室内摆设的变化又反映了该地居民审美观念的更新、发展。

  (1)这段材料说明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2)资料中属于物质文化的事物有:————。

  (3)资料中属于精神文化的事物有:————。

  2.民居是各地民众的居住形式和居室结构的总称。我国各地的民居各具特色。如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陕北窑洞,利用黄土的特性,凿洞而居;位于中国西南热带地区的西双版纳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建筑形式。试分析这两种民居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2.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饮食习惯上差异很大,尤其是在肉食方面:我国大多数地区居民以猪肉为主要食用肉,而西欧居民以牛肉作为主要食用肉。地理环境对这种差异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A  4  C  5  B  6  A  7  ABCD   8  ACD  9  D  10  AC

  (二)、是非题

  ×   √   ×   √   √

  (三)、填空题

  1、物质    精神

  2、密切    疏远

  3、当地自然环境对建筑风格

  (四)、综合题

  1.(1)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属生产力的文化事物变化较快。

  (2)四合院、楼房、建筑材料

  (3)建筑物外形和室内摆设、计划生育、国情

  2.民居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陕北窑洞,说明位于黄土分布区,降水量较少,风沙较大,窑洞冬暖夏凉;西双版纳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建筑形式说明位于热带湿润地区,盛产竹子,“高脚” 竹楼建筑可防潮、防热、防蛇。

  3.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广布,东部季风区种植业发达,因为猪是以粮食作为饲料,所以我国在肉食方面以猪肉为主要食用肉。而西欧是温带海洋气候为主,气候温凉,不利于粮食成熟,但适宜生长多汁牧草,畜牧业发达,牛是以牧草作为饲料;牛肉可以防寒;且西欧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需要乳产品,所以居民以牛肉作为主要食用肉。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