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来源:3edu教育网 2018-11-16 10:23:20
【学习目标】
1. 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 掌握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3.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意义。
【重点难点】
1.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与活动探究相结合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对⑤______的危害。
(3)开发建设和游人对⑥__________、自然资源的破坏。
(4)对⑦__________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1)对⑧__________文化的破坏。
(2)对⑨__________的破坏。
(3)旅游热点地区过度⑩________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知识点二 旅游环境容量
1.定义:简称旅游容量,或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________________的旅游活动量。
2.分类
旅游极限容量 |
所能容纳的⑬______旅游活动量 |
旅游合理容量 |
也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⑭________________,旅游环境处于⑮________状态 |
知识点三 旅游环境保护
1.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2.建设各种?________________。
3.普及?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
4.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________”的旅游六要素。
【学习过程】
一、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
环境问题 |
成因 |
危害 |
环境污染 |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
破坏旅游环境及生态平衡,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 |
对生物 的危害 |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迁徙路线 |
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
对地表环 境、自然资 源的破坏 |
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
对视觉效 果的破坏 |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的建设 |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
对传统社 区文化的 破坏 |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
对文物古 迹的破坏 |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
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
城市化 问题 |
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 |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密、交通拥挤 |
[误区警示] 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除了少数旅游者题刻、触摸、践踏等对旅游吸引物产生了直接的磨损和破坏外,旅游者的呼吸、汗水、拍照等,也会使旅游吸引物受到破坏。
【典例剖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材料二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然而,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 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
(1)材料一、二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
(2)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
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所致。
(3)①环境污染或破坏;②生态系统破坏;③扰乱当地社会秩序;④损毁自然景观。
【思路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第(1)题,两地一个是地质地貌景观,一个是山水景观,同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第(2)题,
第(3)题,结合材料,联系教材中旅游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可找到答案。
二、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环 保策略 |
具体措施 |
实施主体 |
法律 法规 |
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
立法机关 |
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 环境保护法规 |
||
工程 建设
|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
政府 |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
旅游研究专家和政府 |
|
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 文化环境的工程 |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
|
旅游项 目评价 |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 |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
旅游研究者 |
|
旅游环 保教育 |
倡导绿色旅游 |
政府 |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
教育专家 |
材料二 九寨沟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并且数量逐年递增。“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客栈、宾馆林立,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的倾向。
(1)请你对大九寨沟国际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质量作出简要评价。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九寨沟旅游的现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假如你是小组成员之一,请你发表见解(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等级高,特色鲜明,观赏性与吸引性突出;与周围其他景点距离近,集群效应与地域组合功能好。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预约旅游”,“沟内游,沟外住”;实施景区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等。
【思路剖析】该题以九寨沟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第二,深刻了解材料反映的九寨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见解。
【基础达标】
1.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2.下列环境问题中由旅游开发活动造成的是( )
A.近年来南极冰川的融化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观
C.修建索道,大量砍伐树木
D.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3.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
4.关于某旅游区的旅游活动规模的正确叙述是( )
A.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
B.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景点的数量相适应
C.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5.有关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正确说法是( )
A.法律、法规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
B.环境评价为旅游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
C.加强生态建设能有效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D.为防治生态破坏,必须加强生态工程的建设
6.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有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地的生态结构失调,导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C.旅游者对文物古迹的触摸、拍照等行为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2.近40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汉白玉雕像被严重溶蚀,有的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降水增多
B.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使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土壤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⑤
4.下列解决景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
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
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
D.禁止发展旅游交通
5.据了解,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门票,这说明了( )
A.市场距离远,旅游经济价值不高
B.旅游地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
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重视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态群落的关心与尊重
6.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据此完成7~8题。
7.倡导“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建设项目( )
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二、综合题
9.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5千米的云冈村,是北魏时代的杰作,驰名中外。石窟依武周山南麓开凿,东西长达1 000米,大小石窟53个,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之一。云冈石窟西部有几座大煤矿,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运煤卡车穿梭往来,整日不断。多年来,大同市严禁在武周山上放牧伐林,垦荒种田,近来又投巨资准备将通过云冈村的公路干线改道新建。
(1)公路干线改道的积极意义是( )
①减少煤尘对石窟佛像的污染和腐蚀 ②避免重载车辆对石窟的震动性破坏 ③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消除云冈石窟景区的酸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你认为怎样减轻石窟景区的煤尘污染?
(3)为了更好地促进云冈石窟旅游业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有哪些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措施?
10.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从世界上看,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但从中国范围看,香格里拉是最新的旅游胜地。毫无疑问,保护与旅游形成了冲突。出于保护的目的迪庆拒绝了将道路修到明永冰川下的建议,同时也拒绝了投资者在冰川上修建索道的设想。进入这些地区只能依靠当地的马帮。未来的香格里拉有可能创造与大众旅游不同的生态旅游,但由于游人太多,对环境的压力仍然是无法绕开的问题。
(1)被称为“春城”的是图中城市 ________。
(2)本地区地形复杂,主要地貌类型为 ____________。穿越此区的大河从东到西是A _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
(3)旅游活动除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外,还有可能产生的破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游人太多,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会产生哪些环境污染?
(5)你觉得只用简单的拒绝方式保护旅游资源可行吗?为什么?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交通 ②食宿 ③空气 ④土壤 ⑤生物 ⑥地表环境 ⑦视觉效果 ⑧传统社区 ⑨文物古迹 ⑩城市化 ?旅游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 ?最大 ?游客满意程度高
?最佳 ?科学依据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区 ?旅游环境保护 ?绿色
[基础达标]
1. D 2. C 3. A 4. C 5. D
6. (1)自然环境:破坏地表环境、动物栖息地被挤占等。社会环境: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
(2)环北冰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游客流量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容量,易产生旅游环境问题。
(3)环境立法、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教育、禁止违法建筑等。
[拓展提升]
1. B 2. D 3. B 4. D 5. C 6. B 7.A 8.C
9. (1)C
(2)建设铁路专线,加强铁路运输;研究煤的气化、液化,转化为管道运输;建坑口电站,改为电力输送;发展重工业,减少煤炭外运。
(3)挖掘扩展旅游价值,开办地方特色浓郁的系列服务,提高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改善交通,净化周围环境。
10. (1)昆明
(2)喀斯特地貌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3)生态破坏,生物种类的减少
(4)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5)不可行。只采取简单的拒绝方式绝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文明社会要进步,发展是第一位的,游客的增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可采用分散游人、再开发新的游览区或限制游人人数等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