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电子课本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中试卷

高中课件

高中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来源:3edu教育网 2018-11-15 17:05:56

  【考纲课标解读】

  考纲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点概括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内

  (2)国外

  2、目的

  3、特点

  4、内容(1)

  (2)

  (3)

  (4)

  5、评价:进步性

  局限性

  二、新经济政策

  1、必要性(1)

  (2)

  2、内容(1)

  (2)

  (3)

  (4)

  3、意义(1)

  (2)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2、形成(1)

  (2)

  (3)

  3、表现(1)政治

  (2) 经济

  4、评价(1)功绩 ①

  ②

  (2)弊端①

  ②

  ③

  ④

  【重点难点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3)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考点强化演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主要是因为:

  A.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B.调整了生产关系

  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拆散了工农联盟

  2、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

  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

  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3、在三年内战结束的若干年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指的是:

  A. 苏维埃政权      B. 新生的苏联      C. 新经济政策      D. 计划经济体制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相似之处是

  A.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

  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4分)

  【高考真题再现】

  1、(09年山东卷)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答案:D

  2、(09年广东卷B)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突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对佘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影响:嬴得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8分)

  (2)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4分)

  (3)积极: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消极: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解析: 本题以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的探索苏联的农业政策、斯大林模式为命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是把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第(2)问要求学生对苏联的农业政策的内容以及目的进行掌握。第(3)问要注意分开积极、消极角度。

  【考点强化演练】

  1-5AACCC

  6.答案:(1)特点: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2分)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