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地理必修二考点(3)
来源:网络资源 2018-10-27 20:47:52
四、工业及其区位分析
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分析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③工农业基础
④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⑤市场因素 ⑥科技因素 ⑦劳动力价格、素质 ⑧历史因素 ⑨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⑩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⑾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例.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这
里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2、城市工业布局(重点)
区位因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
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
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较轻的工业布局在近
郊;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交通--沿交通线分布。
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
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空间联系等。
3、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
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
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4、 城市中工业区变化特点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五个工业区)
区位条件:有利: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础好;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促进发展的原因: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6、新兴工业区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德国南部、美国"硅谷"等
A .轻工业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B 高技术工业地区"硅谷" 典型地区:美国硅谷、德国墨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
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美国区位分析: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军事定
货(美国硅谷特有)。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7、传统工业区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意大利西北部、我国辽中南
工业基地等
鲁尔区区位分析: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衰落: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整治措施:(鲁尔区)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
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8、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和三大工业地带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