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备考策略 > 浙江省11月学选考最后十天地理考前复习方法

浙江省11月学选考最后十天地理考前复习方法

2018-10-22 18:13:27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目前浙江省地理选考试卷中必考题和加试题有着明显差异。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最后一段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按照《考试说明》的考点,梳理教材

  必考题既作为学考试题,又是选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试题既要照顾到学考试卷的难度,还要考虑考点的覆盖面,所以相当一部分试题素材是直接来自教材,或者是教材知识点的直接呈现,或围绕教材某知识、原理进行改编、逆向设问等。因此在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考点和要求,认真梳理一遍教材,做到知识点不遗漏。

  例1下图为美国领土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首都是________,其领土夏威夷州位于七大洲中的___________洲。

  【答案】(1)华盛顿大洋

  其考点在下表所示条目中:

  在复习时,可以在《考试说明》相关知识条目旁边划“√”表示过关;对于不能迅速回忆起来或印象不深刻、拿不准的知识点,立即翻开书本、笔记加以巩固,也可找同学互相帮助,或让老师指导,及时补上漏洞,然后再划上“√”表示过关。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依据《考试说明》,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梳理,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二是在梳理的过程中查找和弥补了漏洞;三是看到划满“√”的《考试说明》,可以使你增强考试信心。

  强化重点章节和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不同,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年年重现。例如必修一第二章的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必修二的人口问题、城市化、工业和农业区位等知识,是每年必考的重点知识,最后阶段应进行强化复习,做到准确掌握原理、透彻理解过程。

  例2(2017.11)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动力原因上升

  B.乙:动力原因上升

  C.甲:热力原因下沉

  D.乙:热力原因下沉

  【答案】A

  在2018年4月份考题中,气压带、风带内容又一次以不同的图像方式呈现。这两题材料都来源于地理必修Ⅰ55页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中的一部分。

  准确理解重要概念

  目前高考试题对地理概念、地理术语正确理解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在复习时强化对地理概念的全面理解,对地理术语的正确使用。

  例3(2017.4)27.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B____(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冬季风力较弱时,加之居民_______(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易发生雾霾天气。

  【答案】(3)秦岭地堑燃煤取暖

  高中教材上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和断层又是背斜、向斜和地垒、地堑的上位概念。断层是岩层发生断裂,两层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但渭河谷地至少是由两条断层组合形成的,所以其地质构造不能写断层,而应该填写“地堑”。

  其他相似的概念还有:热量、光照、气温;降水、水分、水源;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风化、风蚀;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沙漠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空间布局;生产协作、投入—产出等。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使用范围,需要辨清楚。

  正确理解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是命题的用意,就是命题人通过题目想要考查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的意图。命题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服务于命题意图的。因此在复习阶段,应该强化对地理命题意图的理解,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1.理解填空题的限定

  高考题第26、27题大部分为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根据题意填写出最恰当的地理词语。这就需要注意题目给出的限定条件,然后进行填写。

  例4(2017.11)26.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海峡,该海峡沿岸夏季的降水特征是______。

  【答案】(1)直布罗陀少雨

  在评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对降水特征的填写是“干燥”导致失分。干燥不仅仅是降水,还包括蒸发。阅读题目给出的限定条件是“降水特征”,所以该填空只能是“降水多”或“降水少”两个角度,结合“夏季”的限定,答案为“少雨”。

  2.杜绝错别字

  由于填空题每个空要填写的字很少,因此在评卷时如果出现了错别字,一律算错。如苏伊士运河,因为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专有词语,如果写成苏尹士、苏伊世等,都算错。

  3.理解设问角度的指向

  地理选择题答案是唯一的,非选择题一般是参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浙江省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问答题的“小切口、小角度”特色比较突出。

  例5(2015.10)26.(5)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荷兰盛产鲜花的主要自然条件。

  (2015.10)29.(3)该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2016.04)27.(5)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2017.4)28.(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2017.11)26(4)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丁地的原因。

  (2018.4)28.(2)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应该强化答题角度的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提高得分率。

  关注社会热点

  高考地理“社会热点问题”是指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以区域为载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的问题。从浙江省的高考命题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如人口问题、城市问题、土地荒漠化与治理、气候变暖等一直是命题者所关注的。就餐、作业写累时,或者周末回家时,尽可能多看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不仅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而且许多内容都会与高考有关。

  例6(2017.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完成16、17题。

  16.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6.A17.B

  该题命题的背景就是我国的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问题则是每年的考试热点,如:我国人口问题有哪几个方面?(出生率低且地区差异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数多、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性别比例失衡等)这些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应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对于此类问题,也可以日常收看一些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等,有助于答题时思路清晰、观点准确、分析全面。

  回归教材和地图

  到最后阶段,一般都会进行模拟题训练。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围绕题目进行学习,而是要回归教材,回归地图。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正文、阅读材料、活动等)、选修教材、地图册等都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都可以作为高考命题的取材范围。

  例7(2017.11)26.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4)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丁地的原因。

  【答案】(4)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阴雨天少;光照充足。

  该题的原图就是来自高中地理必修三配套地图册第14页“大不列颠岛降水量与主要农业区分布”图。

  总之,最后阶段复习,再回归教材、回归地图,认真通读一遍教材内容及地图册中重要的插图、提示,对提高考试成绩将有很大帮助。

  点击查看:

  浙江省11月学选考最后十天考前复习方法汇总

[标签:高中地理复习方法 复习建议]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