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高考语文备考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天文历法(2)

高考语文备考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天文历法(2)

来源:网络资源 2018-10-17 18:29:14

  (二)历法

  1.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 ,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与妻书》)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继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例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促织》)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

  (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例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年号和干支兼用。例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梅花岭记》)

  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 二月 三月…….十月 冬月 腊月 共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例如:

  四月初五日辰刻。                                            (《三元里抗英》)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游褒禅山记》)

  (2)时节纪月法。有的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一月)""仲秋(八月)"。例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

  (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例如: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                     (《草堂即事》)

  3.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 朏 望 既望 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4纪时法。

  (1)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 早 朝 晨 日入时叫夕 暮 昏 晚 ,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ze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 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 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分别是鸡鸣和昧旦,这是天将亮的时间。此后是平旦 平明 这是天亮的时间。例如: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木兰诗》)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孔雀东南飞》)

  (2)十二地支纪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做初,第二个小时叫做正。例如子时两个小时就叫子初 子正。

  十二时辰表

  十二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5古代计时单位。[来源:Zxxk.Com]

  (1)五更。我国古代把今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 五鼓 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怒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五鼓    戊夜    3-5点

  (2)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时,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3)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4) 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5)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6)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