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的备考方法介绍
2018-10-08 13:41:11文书帮
分类训练和针对性训练
测试说明使学生明白了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内容,避免无的放矢;勾勒历史线索,弄清来龙去脉,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而扣住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花一定的时间整理知识要素,并按整理出的知识要素进行分类训练和针对性训练,这又构成了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处理得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届学生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成与败。
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把高中历史必修内容采用表格形式,分为“测试内容”和“测试要求”两部分,“测试内容”在这里指的是课本内容中划出的知识块,“测试要求”是指测试内容中包含的相应内容要素和测试能级。在布置学生练习的时候,应注意区分测试要求中规定的能级要求,强化识记,按单元编排习题,着重培养学生历史阐释和史料处理能力。重要的和难度大的知识要素宜多加练习,可找一些示范例题来加深对知识要素的理解,这样练的好处在于有的放矢,同学心中有底,教师心中有数,促使师生共同努力,真正提高复习效果。还要特别注意练习的方法。要让同学先读书,整理记忆知识要素,尔后才做习题。练习时在突出教材固有的单元性、专题性的基础上,也要能打破教材原有的专题框架,糅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内容,纵横结合,增强内容的系统性,史实服务于概念,使概念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练习要让同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分析判别、综合归纳整理一定的内容,适当地提高一些要求。要注重讲练结合,提高练习质量,有练就要有讲,练不能代替讲,讲也不能代替练,讲练必须有机地结合。对一些典型题目要条分缕析,细致讲解,要讲如何审题,如何扣住题目要求组织文字作答,要对同学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偏差做深入细致的剖析,必要时可设置一些典型题进行有针对的训练,纠偏补差。总之,这种有讲有练的复习方法,既可以增加知识、巩固知识,又能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灵活地进行取舍
在考点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时的回归课本,回归教材。根据记忆曲线的特性,只有经过不断的复习短时记忆,才会形成永久性的记忆。一次在复习阶段就是要对知识点反反复复的进行强调,对各个考点进行逐步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本的阅读。在组织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材的差异,灵活的进行取舍,整合教材。当然教材的整合不是随心所欲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的整合一定要依据《考试说明》,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资源的合理取舍。比如一些新增加的内容,或者前一年是“了解”的,而现在的要求是“理解”或“探讨”,这样教师就应该进行重点的复习。
在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梳理,要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虽然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本,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但模块与模块之间,还是有必然的联系的,而历史这个学科本身也具有综合性,跟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关联。[4]另外,高中历史的学习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也息息相关,所以今年参加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也应该关系国家大事,比如十八大的召开,及其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也是学生所应该掌握的。教师在复习的时候,特别是必修一《人类社会的政治》复习的时候,应该以当今的政治生活为切入点,进行问题的分析。
书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题目是灵活的,所以在整合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进行题目的练习,特别是历届的真题。学生在通过课本进行内容复习的时候,练习能够进一步的巩固知识点。比如,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让学生在“宗法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郡国并行制”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其答案是:郡国并行制。比如学生选择的是其他选项,说明学生对于古代的这些制度还不能够进行准确的区分,所以题目的练习不仅是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一种信息的反馈,找出自己掌握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强化。
探讨
一、借学业水平考试之势,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斗志,把备考工作抓严、抓实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要认真抓好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工作,大力宣传,扎实准备。借用学业水平测试之机,营造紧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精心研究《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积极研究考试说明,准确理解说明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深度。复习时要始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注重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既是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手段。强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史论联系。
三、降低教学基点,务必落实基础知识
中学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组成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要善于分解教材,提炼教材内容,使之变得更简洁,重点更突出。备考过程就是使学生高度熟悉历史必修1、2、3的过程,要做到章节过关,知识到位,不留死角。
四、教法得当,听、说、读、写、讲、议、练步步到位
对于历史复习备考,我们可以采用读—讲—议—练四步教学法,首先学生熟读要复习的知识,然后老师精讲内容,评议师生互动中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最后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讲评。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历史基本线索的梳理,前后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构建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士兵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学生则是平时多练习,考时才能多取分。
五、选择重点、热点问题、周年问题和陕西历史作为专题进行复习
如: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的功与过;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中国的近代化;科技革命和科技成就等等。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不要平行用力,要抓两头促中间,优化优等生,巩固中等生,提升后进生,抓好学生的基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解题习惯,锤炼其心理素质,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七、强化训练,巩固所学
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坡度,每个考点复习后立即设计习题训练,每个专题复习结束后进行单元训练,每册书复习结束后要进行综合训练,考前两周进行五次以上的仿真模拟训练。根据校情和学生具体学情,进行优质高效的练习,练习到位,按时适量,巩固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