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之辩:勿过分强调学生兴趣 后期可培养
2017-11-28 14:03:15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讯11月27日下午,由新浪教育主办的“新浪2017中国教育盛典高考行业峰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新高考之变”。来自一线的资深教育、招考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环节,共同探讨新高考形势变化下,高校、中学、家长、考生的应对之道。
《2017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发布
超4成家庭高三花费高于2万,3成家庭孩子说了算
新浪教育副主编黄晓冬女士现场发布了《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联合新浪微博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分析,首次系统地呈现了中国高三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
《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43%的家庭高三花费超2万,其中8%的用户家庭花费更是高达5万元以上,高考用户付费意愿强烈。
报告另一项数据显示,三成家庭在教育花费上由孩子说了算。可以预见,未来高三消费主体或将慢慢从父母向孩子转变。
根据调查,高考产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用户的认可,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报告数据显示,高考辅导,自主招生和专家一对一报志愿三大主要高考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全都分布在40%-50%之间,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是引领整个高考行业发展的关键。
黄晓冬表示:“对于高考行业而言,以上真切的变化,是机遇,但同时也是挑战。”
勿过分强调学生兴趣 后期可培养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志愿填报专家杨怀珠介绍,由于不分批次,考生缺乏对目标院校层次、实力、专业特色等基本知识的了解,造成高分低投现象。大小年现象可能会再次出现。对此,他建议:考生首先要调整心态,认清自身定位,以不变应万变。即使不是你的理想院校、理想专业,你也得上,你也得接受高等教育。“兴趣爱好我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完全是可以重新培养的,随着你的知识结构的变化,你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出更多新的兴趣。”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亚群表示,面对新高考的重重变化,考生可以有两种策略。一种是以“不变”应“已变”:提升总分,重视高考,慎重选择。另一种是知己知彼,随“机”应变。谈到报志愿,他表示要淡化专业概念,才能应对变化的社会需求。张老师说:“我们培养的人才到社会上就业不是对号入座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瞬息万变的,特别是信息化社会。”
新高考挑战重重,中学和大学如何应对?
在新高考形势下,中学教育教学的挑战性更强了。河北衡水中学副校长王建勇表示,“新高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必将促使高中进行新的组织变革和管理的重建。学生学科选择权的增强对于学校组织学生选课、课程安排都有很大的挑战。”
对高校来说,新高考取消本科批次划分,减少了行政干预,增加办学的自主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认为,现代科技发达,科研分工的细化呼唤复合型人才;要想培养杰出人才,就要在保证生源厚度基础上柔性选拔,长线培养,提前培养。
新高考催生新需求,教育行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新高考的变化催生出新的教育需求,供给端却几乎是空白。对于高考志愿和升学规划来说,旧高考的以分为本逐渐转向新高考的以人为本,更强调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
对于行业的融合发展,各位嘉宾在圆桌论坛环节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而孩子高考时,面对庞大的海量的数据,如何分析,如何与自己匹配,应该由细分领域的专业工作人员帮助他。在此之中,培训机构、非政府组织、媒体等各种主体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同时,不同细分领域,不同的辅导方式,都有明显的融合,这值得行业关注。
在被称作新高考元年的2017,整个高考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考从业者只有对整个行业要保持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把握机遇,在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