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禁足”大学生 荒唐!
2016-06-09 17:51:37正义网
每年6月,“高考”都是一个让全社会亢奋的热词,任何与其沾边的事儿都有可能成为热点事件。
有媒体报道,武汉某大学近日出台史上最严防替考措施:高考期间学生不准请假,禁止出校门,否则给予警告处分。为了保证学生在高考期间绝不出门,每天至少白天晚上各查寝一次,每节课都要点人数,没课的学生在统一地点点名。甚至出现更绝的招数,要求每晚十一点,各个寝室全体合影,辅导员临时发布照相时的口令,诸如合影时每个人必须拿根牙签。这种防替考的“禁足令”不只武汉这所大学一家,很多高校也都有类似的措施。东北某高校也规定,高考期间学生要每天签到三次,并要求签订不替考承诺书。
高考期间限制大学生行动的做法并非新鲜事儿,只是今年是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高考,各个高校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替考引起的负面影响,更加不遗余力地执行“禁足令”。
有人认为,“禁足令”是学校为防止大学生替考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替考学生被判处刑事惩罚,无可厚非。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刑法修正案(九)将法定国家考试中的组织作弊、替考等行为入刑,体现出对此类行为的严厉惩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了所谓的预防此类犯罪而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禁足令”背后隐含着一种“有罪推定”的逻辑:学校将所有在高考期间的大学生都视为替考的犯罪嫌疑人,并通过各种强制措施来强迫大学生自证清白。尽管每年都会有大学生因为替考而被抓,但不能因此就限制大学生群体的权利和自由,因为刑法惩罚的只能是行为,而不能因为某种可能性而预先性地剥夺人们的权利,这种逻辑推演下去,会成为各种限制学生权利的“借口”。
“禁足令”措施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如果说对大学生实施“禁足令”是防止替考干扰高考秩序,那么最应该限制的并不是在校的大学生,就如同很多大学生调侃的那样,“就我们现在这个水平,考一个专科都困难”。刑法修正案(九)不仅仅将替考入刑,与之相伴随的还有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非法出售考试试题和答案。按照“禁足令”的实施目标,应该在高考期间将所有的高中教师全部禁足,因为他们要比大学生更有提供作弊的实力,更有可能扰乱高考秩序。这个推理听起来荒唐可笑,同时也表明了禁足大学生并无太大意义。真正实现高考公平,维护高考秩序的措施在于,加强考场监考秩序,更严格地核查考试人员的信息,即使出现冒名顶替者,也可以明察秋毫,并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绳之以法。
“禁足令”措施背后体现出的是想当然的权力任性。保证高考的公平竞争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实现高考的公平竞争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和调查的事情。“禁足令”的制定者并未能考虑到这项措施实施的正当性,法治观念淡漠,认为只要是为了高考为了学生就是正当的;“禁足令”的制定者也未能考虑到这项措施的有效性,想当然地认为将大学生关在校园就能防止替考。这种权力任性体现着政策制定者的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基本的科学决策意识和机制,如何实现决策的法治化是政府管理者应该好好上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