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长:想起当年高考时
2013-06-08 16:38:07北京考试报文章作者:蔡文玲
每逢高考,考点外都能看到家长们的身影。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一段关于高考的记忆。谈起高考,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骑着自行车高考
“如今,骑着自行车参加高考的考生越来越少了,因为家长不放心。家离考点3公里以外的考生基本都是家长开车或打车送过来的。想想我们那年高考时,大家都骑着自行车自己去高考,没有家长送。”在北京市育英学校考点外,一位妈妈聊起了自己参加高考的事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参加了高考。那时,恢复高考已经有几年了,但家里人工作很忙,也没把高考看得像现在这么重。“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大概四十多分钟才到考点,考完试再自己骑回去。我们也没有压力,考得还不错。”
另一位考生的爸爸董先生也是自己去参加高考的。生在农村的董先生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我参加高考是因为受了县里一位兄长的影响。他上了大学,回来给我们讲上学后的见闻,我们都惊呆了,开始对大学有了憧憬。”董先生用了半年多时间复习文化课,还请来在学校里当老师的姐姐每天晚上给自己补课。就这样带着对大学的憧憬,他骑着自行车赶了10多公里路去参加高考,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考试当天,妈妈给我准备好了馒头。为了补充营养,她还特地在馒头里塞了点儿肉。我就带着这顿爱心饭骑着自行车到城里考试。”如今,他如愿在北京这座城市扎下了根,他希望儿子也能在高考中圆自己的大学梦。
爷孙俩的高考
6月7日11时20分,北京石油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外,翘首盼着孩子的家长中,一位个子高高的白发老爷爷很显眼。记者了解后得知,他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正在等待参加高考的孙子。谈起高考,陈老师打开了话匣子。
1954年,19岁的陈老师和20多位同学一起坐上了从烟台开往青岛的大卡车。由于烟台没有考点,他们不得不赶路去参加考试,这辆卡车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在青岛,陈老师参加了难忘的一次考试,也是改变他命运的考试。“那时候的考试,家长们都不在乎,我们想去就去了。考试也没有压力,就像一次春游。当天我们又坐着卡车回了家。”
由于通讯工具的限制,那个年代,考生的成绩都是登在报纸上。终于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成绩,非常开心。又经过漫长的等待,他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收到通知书时,我非常兴奋!在那个时代,能上大学的很少,所以父母也非常支持我。”陈老师回忆说。
“我们上学的路也比较辛苦。几个一起考上大学的同学集合起来,每人都背着被褥和生活用品。从烟台先坐卡车去青岛,在青岛上学的同学下车后我们继续赶路,从青岛到济南,又下去一拨同学,我从济南坐火车到浦口,再做渡轮到上海。”这段经历,陈老师至今记忆犹新。
高考期间的午餐
“喂,孩子快出来了。你快去饭店,先别点菜,做早了就凉了。等我一会儿给你打电话,你再让厨师做。”10时30分左右,考点外一位考生的母亲赵女士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为了让孩子吃上温度合适又可口的饭菜,赵女士提前在儿子最喜欢的饭店订好了座位,并算准时间给孩子点菜。“他平时最爱吃这家饭店的宫保鸡丁和干煸豆角,我在家里还给他准备了樱桃、猕猴桃、香蕉、芒果。孩子考试容易上火,食欲不好。我多准备几样,孩子喜欢吃啥就吃啥。”旁边的一位家长也说:“我家也是,准备了好多东西,奶奶正在家包饺子呢。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我1984年参加高考,那时候家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我高考那天早上吃了一碗面条,里面煮了一个荷包蛋,中午拿小饭盒装了点儿高粱米饭还觉得挺不错的呢。”
首师大丽泽中学寇富弄老师班里有一个学生,家住在长辛店,而高考正赶上上班高峰,因为绕不开京港澳高速这个堵点,家长提前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考点附近订好了宾馆,先提前带考生住过去。考试开始后,她的妈妈就开始在考点附近寻找合适的饭店给孩子订午餐。班主任寇老师说:“家长最操心的就是每顿饭吃什么,从早餐到午餐、晚餐,再到水果牛奶,家长的用心就是希望孩子可以用最好的状态和心态参加考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