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来人支招:大一新生外地求学必须知道的事儿
2012-08-17 11:00:21长沙晚报文章作者:唐朝昭 卿永锋
前日,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新生报到,清华再次成为国内最早开学的大学,今年全国共有3369名学子被清华大学(本科)录取。接下来,其他大学也将陆续开学,今年考取大学的20多万湖南学子,将从各自老家出发,前往位于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深造。
去外地求学要带些什么东西,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学习?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或正在全国不同地区学习的湖南籍学兄学姐,请他们为即将踏上大学求学路的湖南学子介绍经验,提供指导。
南部篇(代表城市:广州、厦门)
饮食喜清淡,要过语言关
广州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是湖南学生较为集中的一大城市。广州在长沙南部,一年四季气温都比较高,夏天会有些闷热,冬季则很短。“如果遇到暖冬的话,穿件短袖都可以过圣诞。”在广州大学呆了4年的谌同学如是说。
不得不提到的是广州的饮食。与湖南不同,广州的食物普遍比较清淡,“吃的东西一般都是煮和炖的,吃食物本身的味道,调料基本只有酱油和盐”。很多湖南人一下可能不会习惯,因此最好能带点剁辣椒之类的东西去。而在语言关上,谌同学表示,最好能掌握粤语,“女生适应粤语很快,一年完全可以解决。我大概用了近两年。”
南部的另外一个代表城市是厦门。正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厦门的气候非常好,偏海洋性气候,比长沙感觉更凉爽一些,冬季比较湿冷。另外,当地气候使人的身体特别容易上火,“喝水都上火”,也正是因为这样,厦门本地的饮食也以清淡为主,食物“普遍没什么味道,有时候会偏甜”。李同学特别指出,从湖南到厦门的交通不是特别方便,应根据自己的行程尽早做好规划。
当地特色活动:南国书香节、广州美术馆活动(广州);不定期的沙滩派对(厦门)。
北部篇(代表城市:北京、哈尔滨)
气候干燥寒冷,饮食不用愁
北京是全国高校密度最高的地方。在中国矿业大学就读的刘同学说:“气候干燥是最不习惯的,很多南方学生刚来北京都会流鼻血。”冬天暖气虽好,不过,室内空气也因此会特别干燥。刘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发现一个小偏方“用最便宜的那种眼膏擦在鼻子里,或者在睡觉的时候搭块毛巾在床边都有缓解空气干燥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带点润肤品之类的东西。
在北京读大学,饮食方面可能会比去广州、厦门好些。北京市内有包括湘菜馆在内的各类餐馆,许多高校的食堂也是诸多菜系俱全,当然有湘菜。
去东北读书的湖南学子也不在少数。传说中的极寒之地,湖南学子能否适应呢?对此,黑龙江大学彭同学说,哈尔滨冬季干冷,不过感觉没有实际气温那么吓人。但是,一定要记得护住膝盖,否则的话容易得老寒腿之类的毛病。在那里要用的保暖用品,在湖南基本是买不到的,“必须到当地才能买到真正实用的”。
饮食方面,刚去的时候可能不习惯,但是东北的食物十分养人,彭同学自己就从65公斤增长到了90公斤。对于湖南人来说,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关卡。彭同学坦言,哈尔滨以北方人居多,“他们对于南方口音多少有点歧视,但是不要有心理压力,只要积极纠正就能较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当地特色活动:迷笛/草莓音乐节、各类志愿组织、不定期话剧演出(北京);冰雪节(哈尔滨)。
东部篇(代表城市:上海、杭州)
气候好适应,吃辣并不难
上海拥有很多优质的高等学府,也是湖南学子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的气候其实与湖南差别不大,不过夏天的时候受台风的影响更为明显。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的阳同学表示,在气候饮食方面都觉得比较好适应,在学校食堂里基本各种口味俱全,川菜、湘菜分布很广,在上海想吃辣绝对不是问题。而对于“上海人排外”这一传播甚为广泛的观点,阳同学表示,由于大部分时间他都呆在学校,感觉并不明显。“湖南学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练好普通话,便于交流。”他说。
东部的另一重要城市——杭州的城市环境自不用说,气候则与上海差不多。在杭州学习四年现已在那里工作的杨同学告诉记者,刚到杭州读书时不太适应的是食无辣味,不过大学城周围许多小馆子能很好地补充口味,想吃辣味也不是难事。
当地特色活动:F1赛车、网球上海大师赛、斯诺克(上海);国际动漫节、西湖博览会(杭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