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分类与报考“妙招”
2012-06-01 11:30:09中国青年报
信息分散、项目繁多、招生时有噱头、负面信息多——这些是公众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感觉。中外合作办学分哪几类?如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都是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具体问题。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李亚东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高校教学评估工作,近几年一直在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认证。近日,他接受记者的采访,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大致归类,并对考生和家长提出了客观、实用、可操作性强的七条报考“妙招”。
中外合作办学分五大类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外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在中国境内办学并招收中国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只是一个统称,还分为机构和项目。
“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李亚东博士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在他看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正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有1000多个,机构有100多个。近几年因为国家缩紧了审批,新增的项目和机构较少。
第二,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设立的项目或机构,是高校在允许范围内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依托自身招生计划,在对学生培养过程当中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这一类多且乱,高校在招生时不会注明“中外合作办学”。
第三,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所办的项目。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与国外机构合作,或者直接挂国外机构名称,号称是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根本没有经过审批。这一类的欺骗手段之一是发国外培训机构的证书,而非学历证书。
第四,有些机构纯粹在卖假文凭。他们与国外合作的机构根本不是教育机构,有时甚至是“皮包公司”,利用网上课程,收钱发文凭。
第五,比较极端的欺骗行为,根本没有国外合作方。
针对这些混乱现象,李亚东研究员提醒家长和考生,在报考高校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按专业选大学。这是对所有考生都适用的一个普遍原则,要先想好自己选什么专业,这个专业或者学科大类与社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是什么。二是按需求选“中外”。这里的“中”是指国内大学,“外”则是指中外合作办学。考生要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比如今后想选择什么职业,是在国内发展还是国外发展?如果想到国外读书,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渠道。如果毕业后想到外企工作,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会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
七招辨识中外合作办学
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甄别:
一看文凭。
要看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各发什么文凭。问清楚外方文凭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搞清楚是文凭还是证书,问清是否有国外办学方的学籍。这些问题搞得越清楚、越具体,这个项目就越可信,越有质量保障。
二看毕业生的流向。
要了解所选择的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去向,是否专业对口。不要只看机构或者项目宣传的出国深造、进入知名企业的学生人数,要看占毕业生的总体比例。
三看学校的管理。
要看中外合作办学所依托的高校如何管理。目前有几种管理方式:一是中外合作办学归到外事部门负责;二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有的则成立国际学院。对于第一种,要看外事部门是否是独立机构,如果是与其他部门合在一起的,就要慎重,因为这说明学校没有付出一定的人力、财力。一般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如果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经费、资金,质量就会有保障。
四看合作时间。
根据经验,初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并非与质量不好相连,有些合作办学项目办学初期,中外双方投入人力物力较大,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已经长期办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可信的,证明它们经过了时间和学生的检验。所以,对于处于“中青年”期的合作办学,要倍加小心,看它们的资料,看办学几年来规模、专业设置是否有变化。
五看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这一点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教学安排、师资配备。具体可看有多少外方教师,他们都上什么课。一般来说,真正的外方教师越多,办学质量越有保障。
六看专业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学校,原有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设置的同一专业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上的区别与特色。还可以比较同一专业,不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异同,这一点与“按专业选大学”的原则相一致。
七看录取分数。
一般来说,如果某一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于投档线,证明可信度及办学质量较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