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巧用院校录取最低分与专业平均分
2011-10-27 14:19:39《招生考试通讯》
考生在填报每个院校志愿的同时,还要在每个院校志愿下面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而高校在录取过程中,考生的分数达到院校的投档要求即被投档,在院校提取考生档案后,还要进行专业的再次投档。因此无论是在何种志愿模式下,达到某所院校的录取最低分,但因专业填报不合理而遭遇退档的考生在每年的高考录取中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志愿填报中,不仅仅要把同一批次中所填报的院校进行合理的排兵布阵,即形成良好的院校梯度,还要将各个批次院校之间由录取分数高的院校向录取分数低的院校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合理的批次梯度,同时在各个院校所填报的几个专业之间也要有合理安排,即形成合理的专业梯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两个分数”及其使用前提
“两个分数”即一个是院校的录取最低分,另一个是专业录取平均分。如果想让这两个分数对高考录取产生积极的效果,使用“两个分数”必须有一个前提——三年或者是三年以上。如果只参考一年或两年的分数,就难以发现院校及专业在录取时的高低曲线(大小年)变化,也看不出该院校冷热门、强弱专业的分布情况,因此“两个分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个梯度”各司其职
“梯度”是志愿填报中的术语,“三个梯度”指的是:批次梯度、院校梯度以及专业梯度。
批次梯度,是指考生根据自己的考分确定主报批次后,还要考虑主报批次以上一个批次所选择的院校志愿,与下一个批次所选择的院校志愿之间的衔接。最合理的布局就是主报批次所选择院校的录取分数,要高于下一批次院校志愿的录取分数,而上一个批次所填报院校的录取分数又要高于或者等于主报批次院校的分数。例如:一名估分高出一本线的考生,考生的主报批次应是一本,那么,考生同时还要兼顾填报提前批次和二本批次的志愿。同时,提前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要高于主报批次一本院校的录取分数,二本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又要低于主报批次一本的录取分数。简单地说,就是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高职)所选择的院校的录取分数呈现出依次降低的态势。
院校梯度,指的是在同一个批次中,所选择的几所院校的录取分数依次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即A志愿院校的录取分数高于B,B高于C。平行志愿填报是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进行。在实际检索投档中,考生一旦被投至其所选的某一院校,则将与后序各志愿院校无缘。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应该合理定位,尤其要注意A、B、C院校志愿之间的顺序和落差,合理安排所报各个院校志愿之间的梯度,在具体的过程中,将有可能“冲一冲”和最想上的院校,填在“A”志愿上;将“稳一稳”的院校填在“B”位置;将“保底”院校,填在“C”位置,这样就能进退有余,实现攻守结合,确保被录取。当然这只是志愿填报的大致趋势,至于如何“冲”,要不要“冲”则是个性化的问题。同时,各个院校之间的“度”如何把握与A志愿项院校如何确定及考生估分的准确性息息相关。
专业梯度,指的是在同一所院校中所填报的若干个专业,要从录取分数高的专业依次向录取分数低的专业进行填报。即专业1的录取分数要高于专业2的录取分数,专业2的录取分数高于专业3的录取分数,依次类推。至于各个所报专业之间间隔为多少分,考生可结合当年的录取形势和自己的考分灵活决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行平行志愿的A、B、C等志愿院校下所选各个专业,参照三年来的专业录取平均分,各个专业之间要有适当“落差”,也就是应该掌握好专业梯度。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结合各个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进行合理的“专业梯度”排列。
“两个分数,三个梯度”堪称“必需装备”
从三个梯度的含义中,我们得出批次梯度、院校梯度和专业梯度都是从录取分数高的院校或专业依次向录取分数低的院校或者专业进行排列,呈现出下楼梯的态势。而要形成“梯度”必须要有院校或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作为依据,也就得出了“两个分数”是“三个梯度”的数据保证。
我们为什么要合理运用“三个梯度”呢?这是由高考录取规则以及估分填报志愿所决定的。在高考录取中,各个批次之间由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高职)的顺序依次录取,前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才开始下一个批次的录取。被前一个批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与下一个批次的投档、录取。在同一个批次的录取中,是从A志愿院校依次向B、C志愿院校逐一检索,考生分数达到其中一所院校的投档分数,其档案即被投出,不再检索下一所院校。考生被某所院校投档后,还要进行专业的再次投档,在被填报的某个专业检索投档后并符合这个专业的录取要求,考生就被该校的该专业录取,但是如果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均达不到此专业的录取要求,考生的档案即被退回,考生只能够参与此批次的征集志愿填报后再次进入投档、录取环节。各个批次之间的录取顺序、同一个批次中院校的检索、投档顺序和专业投档规则,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三个梯度”来规避落榜和“高分低录”的风险,提高进档、录取率。
如何运用“两个分数”布局“三个梯度”
“两个分数”中,院校的录取最低分可以告诉我们报考某所院校的“底线”是多少分。如文史类一本院校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的录取最低分是571分,高出当年文史类一本最低控制线531分40分,同时还要查看该院校前两年和前三年的录取分数,是否也是高出当年一本线30分。如果是,那么就可以认为,文史类考生2011年的估分高出一本线40分以上才可以报考该院校。
专业平均分在志愿填报中该如何运用呢?为了帮助考生理解和使用,我们首先来探讨专业平均分在专业梯度中的运用。专业梯度排列不合理会导致在专业录取中“高分低录”,就是以较高的分数被录取到院校较一般的专业。如果说院校录取中高分低录是显而易见的,专业录取中的高分低录就较为隐形,也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我们首先把院校的专业,经三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分析后,对院校所有专业按照录取分数最高、高、中、中低、低进行分类。“冲一冲”的院校,在专业填报中考虑估分的不确定性,第一个专业填报这所院校的录取分数“中”或者是“中低”的专业,第二、三专业就要填报这所院校“低”的专业。“稳一稳”的院校,专业就可以依次填报“高、中低、低”或者是“中、中低、低”。“保底”的院校专业可以依次填报“最高、高、中低”或者是“最高、中、中低”亦或者是“高、中、低”。以上各种填报形式均专业服从调剂。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院校投档后不被退档,同时还可以兼顾考生估分的不确定性。
掌握了专业平均分在专业梯度中的使用,那么,其在院校梯度中的使用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步,考生计算出自己的估分与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之间的差值。如,理工类考生估分570分,当年一本线预估540分,就可以得知该考生高出一本线30分,考生的主报批次是一本。以2010年为例,考生从《招生考试通讯》2010年第4~8期院校三年专业录取平均分理工类A段、B段中,找出院校中有某个专业的录取平均分高出2010年一本线30分,这个专业所在的院校,就是考生可以选择报考的院校。用同样办法计算这些院校前两年是否也高出当年一本线30分,如果是,就进一步确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如果不是,则可以剔除。
第二步,按照专业平均分在专业梯度中的运用方法,逐一把这部分院校的所有专业,以专业录取平均分由高到低进行分类,分为“最高、高、中、中低、低”五档。如果考生的分数处于某所院校“低”的位置,就说明考生报考这所院校风险极大;若是处于“中低”位置,说明有较大风险;依此类推,处于“最高”的位置则说明报考该所院校无风险。按照此方法把已经选择的院校,从“风险大”向“无风险”的顺序依次排列。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估分准确性和考生自己的报考愿望来确定如何将这些可以报考的院校,填报在一本A段、B段。“冲一冲”的院校对应“中低”或者是“低”可以放在A志愿项栏目内;“稳一稳”的院校对应“中”,可以放在B志愿项栏目内;“保底”的院校对应“最高”或者是“高”,可以放在C志愿项栏目内。这样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院校梯度。以这样的方法来确定一本A、B段的院校志愿。
接下来就是批次梯度,首先考生要衔接好一本A、B段,其次是还可以选择填报提前批次志愿和二本志愿。
考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提前批和二本批次中可以报考的院校并进行合理排序。应该注意的是,提前批选择填报院校知名度和录取分数要高于或者等于一本A段A志愿项,二本第一志愿的院校录取分数或知名度要低于或等于一本B段C志愿项。如此填报,考生的志愿填报就是科学合理的。考生或许会问,同一个批次中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到底应该间隔多少分,专业与专业之间具体要相差多少分等等,这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这些均与考生的报考愿望以及估分的准确性息息相关。我们想传授给考生的是一个较为清晰的报考思路,我们掌握的工具——“分数”如何运用,具体如何拿捏还要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理智的选择。
志愿填报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最低的分数录取到某所高校的最好并且又是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而院校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平均分是从微观的角度揭示考生选择高校和专业的可行性。合理运用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志愿风险。也只有基于此,考生的高考志愿才能达到最优、最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