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填报志愿前还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2)
2011-05-06 18:42:01新浪博客
二、正确分析,科学选择:
1、 合理定位:首先,家长、老师要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考生的综合实力,为考生合理定位,预测考生高考的大致位置。例如所在中学的教学水平如何?历年的与考生为此相当的学生高考录取情况?该考生学习能力、方法、习惯的情况?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模拟考试在什么分数段上,上下幅度如何,有何特长,是否有照顾分数及应试的心理状态如何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考生的综合实力。
2、 确定目标:首先要选择好第一志愿,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所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以及专业历年的录取情况。如录取分数的上下线、平均分、录取的比例及今年扩大招生的规模等等,注意级差,拉开梯度。填报第一志愿既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又要积极大胆、敢于突破;对第二志愿的选择则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取规则提供的机会,合理使用,既要大胆追求又留有余地、小心谨慎,又要有的放矢确保稳妥。
3、 运筹帷幄:要分析目标院校招生录取规律“大小年”的情况,即分析某校最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尤其是平均分以下部分生源的情况,找出相应的规律。一般来说,虽然各高校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录取分数范围,但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在不同地区出现例外。如某年某校考生报名人数减少,生源不足甚至出现断档,整体录取分数水平降低,结果第二年报名人数往往骤增,录取分数又大幅度提高,导致的后果是第三年又没人敢报了,致使一些知名高校的录取分数产生高低起伏的变化,这就是所谓“大小年”的现象。考生和家长要从近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分析高校的录取分数,结合招生计划投放情况等因素作出趋势判断,既能抓住机会又可以减少志愿上的失误。
几点提醒:
1、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和规定,如招生计划、报考条件、体检规定、政策加分、就业状况等可能对录取产生的影响,把这些因素作为填报志愿的参照来统筹决策。充分用好各地各取的高考参考资料,如北京的“大厚本”和“区薄本”等。
2、对于最后需要确认志愿的方式,不管是纸上还是网上填报志愿都要细致、耐心、认真、镇静,对于姓名、学校、考生号、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是否服从调剂等等,填写清楚准确,要符合技术要求,并留有备份,千万不要在这些方面再出问题。
3、考生和家长要端正心态,理性决策,既不能过于理想化,也不能消极对待。类似幻想、冒险、固执的心理以及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眼睛只盯在最好的院校或专业,填报志愿过高,往往致使孩子力不从心,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片面求稳、保守、犹豫的心理,以及过低估计考生实力,缺乏自信也容易错失良机。
4、理性对待大学排名,认清“211”、“985”的意义和作用,不能盲目崇拜和追求高校院士、重点学科和国家实验室等数据指标。更要合理认识冷热门院校和专业,冷热门专业只是相对而言,入学时的冷热门并不代表毕业时的冷热门,冷和热往往是概念性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更何况大学本科教育主要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5、慎重抉择、合理填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了解,家长考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设想。在反复分析、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好志愿方案以后,最后都要落到实处。无论是那个批次,无论是哪个志愿,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选择时,都要首先考虑服从调剂。当然,填报志愿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恰到好处、大义凛然的选择放弃,既可以放弃某些志愿,也可以放弃某些服从,这需要学问和胆略,要慎重使用。
6、志愿最终选择确定最好由考生认可,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毕竟高考是属于考生的行为。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多交流多沟通。要明白家长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孩子不一定喜欢,不要强迫孩子,而应因势利导,讲清道理,理解和认识高考的残酷性,给孩子更多的参与选择的空间,以免留下遗憾和抱怨,同时家长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避免造成感情和关系的裂痕。
更多关于高考报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