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11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1-04-11 10:31:38高考研究中心文章作者:王乃中
日前,北京市各区一模考试已相继结束。一模考试除了对志愿填报有较强指导意义外,更是对高考的一次演练和预估。在此,笔者在比对了朝阳、西城等区试卷后,将着重对本次海淀区一模语文试卷做一简析,为考生们简要评判本次试卷的题型和难度,希望能对应付50余天后就将举行的高考有所帮助。
总的说来,本次海淀区一模语文卷难度并不高,有些题目纯粹是靠陷阱而非知识点来考察考生。同时,海淀语文卷本次在题型设置上力图体现出的是“传统”或者说“保守”的风格,和此前高考透露出的趋势不尽吻合,对于今年高考的备战和演练作用,笔者仅持保留意见。
首先来看基础题部分。字音字形题每个选项中均有两处错误,涉及知识点多为常见考点,应属高考前被反复订正过的读音和字形。有趣的是,在去年高考真题出现“易拉罐”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考点后,今年各区多少都在日常词汇部分有所涉及,海淀区所出的“付食”一词即是如此。这个词对曾经历过二次简化字和不规范书写的60后家长们来说可能是个易错点,但对90后考生们来说应不至于造成麻烦,何况同一个选项里还搭配着“乳臭(chòu)未干”这个明显错误项,本题难度基本属于白送。在词语辨析题中,海淀卷本次没有跟随去年真题将此题和语意衔接题糅合出题的风格,坚持了传统命题方式,演练效果恐不及西城。
成语题和病句题的命制方式仍以遵循常规为主。成语题考察“请君入瓮”,错误方式仍是较为常规的望文生义式错误。这种错误在成语题中属于考生较为习惯的错法,建议考生不要满足于做对本题,在备考时仍需提防更为隐蔽的搭配不当和语气误用。病句题则涉及一对多、句式杂糅和语义重复,都是日常演练常见病句类型。
本次基础题部分最值得诟病的是文学常识题。本题简直不是在考知识,而是在考侦破。相信在平时,任何一位高中考生都不会搞错韩愈所处朝代,命题老师选在这个毫无区分度的知识点上设置错误,设置错误的方式还是“偷袭”,除了能让同学们成为惊弓之鸟,在正式考试时花费额外时间详查这类题型之外,实在没什么意义。
文言文部分继承了二十四史纪传体短篇的选文风格,09年真题是这个考法,但10年真题《宋清传》已非如此,此处海淀教研老师依旧以遵循常规为指导思想。选文内容为《沈括传》,算是给同学们介绍了高中阶段文科名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本文实词题考察“谕”字的一词多义,代入原文语境可以较为顺利地选出答案。虚词题中,以、之、所三个字均为高考高频考词,唯独“者”字是冷门,不过,本题中高频考词“之”的意思非常明显,考生完全可以绕开“者”字直接得到答案。此外,翻译题考察“图”字的一词多义,文意理解题考察沈括对蜀盐事件的评价,只要考生足够细心,难度都不高。在阅读延伸题中,命题重点放在“究本末”上,考生很容易把这一道理联系到日常学习领域,这也算是降低延伸题难度的一种方式。
诗歌鉴赏题选取南宋豪放派词人刘过的一首七律,直接继承09年真题考察张孝祥的命题路数。南宋豪放派词人的爱国思想通常很直白,考生容易辨认,因此本次的主观题虽然结合了手法鉴赏题和内容思想题,难度却不高。可以说的反而是命题人选诗的口味。平心而论,宋诗里爱国佳作是很多的,本首却实在是个反例,从诗艺角度评判,前三联基本不及格。幸亏主观题是针对尾联命题,若命题人非要难为考生们,让从前三联里找点什么,我只能说,这个真没有。
现代文阅读部分,科普文章出得中规中矩,散文部分的《黑白苏州》也相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从命题角度来说,散文阅读的几题分别考察文章内容归纳、句子赏析、题目含义,是最常规的现代文阅读命题方式,且不说公立高中,考生至少在学而思课堂上已经无数次演练过这些题型的答题方法,只要秉承着答题基本框架,到原文中找答案,不会面临太多挑战。反倒是阅读延伸题有些意思,以“城市精神”作为感悟话题,其实在考察考生阅历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如果不想千篇一律地谈北京的精神,考生最好有较为丰富的出行经验。是否有过很多城市的游走经验,在游走中是否能够深刻领会当地文化,在本题答案中可以形成明显的区分度。
最后说说作文。本次海淀卷的作文题实在令人大跌眼镜。要知道,自从02年北京市自主命题开始,至今整整十年,北京语文卷从未出过半命题作文。如果说海淀卷前面大半张卷子都很保守,那么最后的作文题可以说过于前卫了。本题除了可以让考生们演练一下日本大地震这个在过去一个月间正逐渐变俗的时事材料外,其他备战意义实在寥寥。建议考生们还是遵循近两年的命题趋势,多多准备命题作文为要。当然,时事类作文材料是该积累,可是照目前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说不定今年会出现七万份高考作文里有五万份提到日本地震的壮观景象……
更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