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使用好各条分数线
2010-02-05 17:07:49新浪文章作者:娄雷 孙甜
如何使用好各条分数线
了解各条分数线的含义是第一步,如何使用好这些分数线才更加重要。接下来一一为大家进行分析。
(1)建档线不必太在意
如果你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上游水平,那么这条线对你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要知道,高考是选拔考试,是比谁的分数高,于是这些最起码的资格线是要过的。这条线对哪些考生的意义最大呢?我想就是那些分数刚刚达到这条线的考生。
因为自己的分数刚刚达到这条高考的最低分数线,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因为你的分数毫无竞争力。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做出一个抉择,今年究竟是要继续上学还是回去再复习一年?如果说你已经决定了要继续深造,那么这次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一定要全部填写“服从调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你有可能被录取。在这里说的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因为各个省的情况大不相同,有的省的建档线划的特别低,但实际上招生计划没有那么多,这样的情况,即使你过了建档线,你也不一定被高校录取;相反,有的省划的建档线就比招生计划稍微低一点,这样的情况录取概率就会大很多。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再复习一年继续考,那么不仅仅是这条分数线对你没有意义,其他所有的分数线都对你没有意义了。不过,你还是应该对这些分数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的过程当中才知道是否已经达到了预先的目标。
(2)达到控制线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所处的位次
每年各省招生办公室在公布各位考生的分数和分数线的同时也会推出一个“一分一段表”。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对这个“一分一段表”不“感冒”,觉得这些数据太学术,对自己的实际意义不大。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这个表对考生的报考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考题目年年不同,其难度和阅卷的政策大都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每年的分数线都是不相同的。虽然有些省的分数线变化不大,但某一个分数段考生是否扎堆?高分考生是否减少等信息仅仅看控制线是无法了解到的。“一分一段表”把各个分数段的考生数量进行了统计与公布,考生和家长就可以通过这个表格知道有多少考生比自己分数高,与自己相同分数的考生大约有多少人,自己在省里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了解了这些信息,然后拿出历年的一分一段表,通过高校的历年分数线,你就可以大体上知道每年大约处于什么水平上的考生报考这所高校有保证。这个位次得出的结论要比仅仅依靠分数得出的结论可靠得多。
充分了解自己在省里的排名对报考有非常大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仅只对高分考生有效,在任何层次上的考生都应该对自己在省里的排名情况有所了解,况且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次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考生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去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3)投档线不能仅仅看今年
所有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第一志愿高校录取,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第一志愿的重要性,一旦第一志愿落榜,后面的录取就会危险很多。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报考的时候确保自己一定被录取呢?
首先来说说如何使用学校的投档线。在报考时,不管是高校的投档线还是最终的录取分数线都无法提前预知,唯一能参考的就是某高校的历年分数线。一般来说,高校在每年录取结束之后都会向外界公布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这个数据大家可以在各个高校的招生信息网上进行查询。同时,当地的媒体也大多会公布各个高校的投档线。把这两个分数一减,你就可以知道投档线上多少分才能够被某高校录取。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报考高校绝对不是高三这一年的事情,考生在读高二的时候就应该对当年的高校录取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因为等到真正自己需要查这些资料的时候,就很难再找到去年媒体上发布的高校信息了。
另外,有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会出现大小年现象。这样,虽然前一年的数据最重要,但是历年的录取情况考生也应该尽可能地去了解。
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定不能仅仅看录取的分数,还要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工作,那就是要看看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比省控制线高出多少分,得到的这个分差对大家很重要。例如,北京市一位理科考生,今年考了585分,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想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到北京理工大学的招生信息网上查询发现,2007年理科的录取最低分是611分,2006年的录取最低分是609分,单从分数上来看,这位考生报考理工大学把握不大。如果仅仅从分数角度考虑,你就忽略了试题难度等不定因素。再来看一下,2007年北京市理科的重点分数线是531分,2006年528分,而2008年的重点线是502分,重点线下调就意味着所有考生的分数都有所变化。那么究竟该如何分析呢?考生的585分减掉重点线502分,得出一个差值83分。2007年的差值是80分,2006年的差值是81分,那么考生的分数一直都高于最低录取分数线,那么这位同学就可以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果然,北京理工大学在2008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2分,这位考生被录取。
通过刚才的案例可以看出,不能仅仅单纯的来用分数衡量自己是否能够被高校录取,还应该充分考虑每年的不确定因素。
每年的高招办主任访谈里,考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考了某某分数,报考某某高校是不是有希望,这种问题招办的老师都会很难回答,毕竟他们代表的是学校的招生部门,如果随便做出承诺,那将会给招生工作带来非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个时候,考生就应该按照我刚才介绍的方法自己去简单的测试一下是否有希望报考某所高校,虽然得出的也是一个模糊的结果,但是毕竟这样就会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倘若他的分数能达到某校每一年的录取要求,那么今年报考原则上说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意外,毕竟高校的招生工作一直是相当稳定的。
所以,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这些数据大家都可以在高校的招生信息网上查询得到,那么就不妨在录取之前做一次模拟的“预录取”,这样,在报考的时候也会稳妥得多。如果你是考前报志愿,那么就用自己的模拟考试分数来预测自己报考某个高校是否有希望;如果你是考后估分报志愿,那么你在尽量准确估计分数的同时再进行这样一次“预录取”,就比单纯的碰运气要有利的多;如果你是考后知分报志愿,那么你更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样看来,能否被某个高校录取,实际上都可以自己来判断。
在前面的内容中,向大家介绍了高校的投档线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的,也就是说,划定人数多于招生计划。所以,在做“预录取”判断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最低录取分数线,而不是投档线。不过,了解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之间的分差也很重要,若你的分数与投档线的分差都比往年的分差小,那么你也要做好被退档的打算,尽早进行准备。当然,随着高校录取工作的不断改革,各个高校也采取越来越多的政策保障被投档考生不被退档,特别是有的省份实行了平行志愿的录取政策以后,这种情况将会大大减少,这时,录取线与投档线的分差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线和你的实际分数之间的分差了。
本书,向大家介绍了各条分数线的意义以及如何使用好这些分数线,介绍的不多,但是很重要。毕竟在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所有的录取情况都属于一种猜测,既然有办法能够将猜测的准确性提高,那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确保能够被高校在第一志愿录取。毕竟高考是人生大事,不能玩笑,也没有人会愿意开这样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