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地理知识点 > 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五: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五: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来源:高考网整理 2009-12-09 10:44:22

[标签:高考 复习 地理]

  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五: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专题五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命题趋向】

  考纲要求: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

  命题趋向:用中国和世界重要农业区真实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或提出发展措施,如中国东北商品粮区与美国谷物农业区的对比;用中国或世界重要工业区的材料进行分析对比,说明中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或提出发展措施;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区位选择;利用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考查沿线地理事物(主要地形、海洋、气候、景观)、重要经济点、旅游点以及区际之间的贸易往来等;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一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考点透视】

  1.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农业布局的区位选择:(1)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气候、地形、土壤、水分等条件分析该地适宜种植什么作物。(2)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需要,主要是应优先考虑市场区位,如临近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再考虑到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包括运费、保鲜可能性与运时等)。(3)注重某种农业布局对区位因素的特殊需求,综合核算经济效益,如乳牛业、园艺业对交通、花卉对水源的需求。(4)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要注意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实例:(1)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对气候的改造和合理利用。例如温室农业、大棚育秧、杂交品种的推广使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扩大。(2)低洼地、丘陵山地、黄土高原等对地形的改造与立体农业的发展。主要形式有基塘农业,鱼塘一台田农业,丘陵山区的林地一梯田一鱼塘,黄土高原的打坝於地与梯田等,都是对不利的地形条件加以改良。再进行立体农业的综合开发。(3)改良土壤,使之适宜农业发展,提高产量。如东北的沼泽土改良,黄淮海盐碱地的治理,南方山区红壤的改良等。(4)开发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节约用水,引水灌溉。如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南疆绿洲农业。(5)城市、工矿区(市场区位)与面向城市的农业类型。如园艺业和乳畜业。(6)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故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点击下载全部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五: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