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知识点 >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题要点讲解:怀古咏史诗(2)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题要点讲解:怀古咏史诗(2)

来源:高考网整理 2009-11-03 15:01:03

[标签: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4

  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特点

  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二、分析鉴赏

  例析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三、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胡曾《咏史·赤壁》: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也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