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源网 > 高中试卷 > 高二政治期中试题 >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6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6

来源:网络 2009-10-28 01:42:58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6

  政    治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l20分,考试用时l0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指定用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涂清楚。

  2 请考生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卷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内,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2008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载文指出:近年来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明显加大了经费投入的力度,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达到了3.06亿元,是上世纪90年代的30多倍,2009年将增加到3.9亿元,增幅同比超过27%。据此回答1-4题。

  1.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等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决定作用

  3.从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A.哲学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D.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4.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即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7.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与朱熹的"理生万物"的分歧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B.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形成的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8.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表明,赫拉克利特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完全是科学的

  10.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A.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完全反映了时代的不同层次的任务和要求

  C.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D.就是当今时代的毛泽东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

  13.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的

  C.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

  D.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实践的产物,劳动的产物

  14.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16.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

  A. 人脑      B.物质的反应特性     C.思维着的精神        D.生物的反应形式

  "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此回答17-19题。

  17.人们对我国奥运后经济走向的预测,表明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走向

  D.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8.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中国不会在奥运后出现经济衰败。因为,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期,更加重视环保和资源消耗率,固定资产面临大规模更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后奥运衰败"的理论不可信

  B.经济学家都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

  D.一切要从经济学家的论述出发开展工作

  19.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奥运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萧条反映不同,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不确定的,无规律可循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会相同

  D.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反映会不同

  20.2008年9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离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试验到舱外行走的过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向前发展。这有力表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历史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21.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挡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践是否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分析法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联系与发展

  23.事物自在联系与人为联系的区别在于

  A.事物的自在联系是客观的,人为联系是主观的

  B.是否有人的实践参与

  C.联系的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

  D.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主观臆造的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据此回答24-25题。

  24.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体现了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牢牢把握住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B.质量是生命,效益是金钱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据《重庆晚报》2008年9月8日报道,虽有文凭,但看不懂地图不识路,家用电器不会用,交通标志不认识……这就是 "新文盲"。据重庆市教育部门透露,该市青壮年文盲只剩下7万人,而缺乏基本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的人开始成为"新文盲"。据此回答27-27题。

  26.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7.把缺乏基本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的人界定为"新文盲",其依据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决定的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29.下列对"量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量变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B.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C.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阶段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以来,许多知名乳制品企业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据此回答30-32题。

  30.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地方经济"为借口,置国家的政策于不顾,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酿成一个又一个悲剧。这些干部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1."奶粉事件"无疑使中国乳品行业面临危机。但是,任何一个"危机",如果处置得当,吸取教训,凤凰涅槃,这个危机就可以演变为新的"契机"。下列成语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

  A.新陈代谢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否极泰来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对中国的奶粉业,我们不要过于悲观。讲信用的企业哪怕目前还不是大企业,但借助新的信用和质量体系,将会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大品牌。这主要体现了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33.网上交流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新途径,通过政府网,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书可以在网上知道,有些事情也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间接性、多样性

  二、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居安思危、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4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8分)

  35.仔细阅读《木桶与木板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对木桶和木板的对话分别简要加以评析。(8分)

  (2)许多同学在学习上都有自已的"短板",请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来分析如何拉长自已在学习上的"短板"?

  36.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两千多年前发现并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一定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从失败中得到启迪,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这一定理,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凸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这一定理。至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有人说:上述三个看似相悖的数学定理都是真理,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2)简述从欧几里德到罗巴切夫斯基再到黎曼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过程对我们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启示。(8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1978年以后的30年中,中国实现了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大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西方思想界、战略界、舆论界的一些朋友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世纪之谜"。为破解"世纪之谜",某校高二(6)班同学展开综合探究活动,希望"能从中国人在这个历史新时期的伟大新觉醒的深刻内涵中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当时有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之处。(4分)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坚决反对。1978年5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人们从"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分)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4分)

  为了宣传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某校决定各班围绕这一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4)请列出黑板报若干内容的标题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这些内容为什么能反映出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4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政治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B C C C A B D A C A B C A C A B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D B C B B C A B D B D A C B B

  二、简析题:

  34.(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2分)分析略(2分);

  或认识对实践的具有反作用。(2分)分析略(2分)

  (2)①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牢牢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

  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认识到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要认识到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居安思危。

  35.(1)①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与部分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③木桶认识到了整体的重要性,但忽略了部分的作用;木板认识到了部分的重要性,但忽略了整体的作用。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我们在学习上要遵循学习和学科规律。

  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坚定信心,刻苦学习。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拉长自已在学习上的"短板"。

  36.(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尽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又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三个看似相悖的数学定理都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得出的,都是当时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非但没有否定真理的客观性,相反,恰恰是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

  (2)①我们要认识到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我们要认识到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探究题:

  37.(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凡是"的思想违背了这一原理和方法,容易导致思想僵化,迷信盛行。(2分)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两个凡是"的思想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正确解决矛盾。(2分)

  (如果学生使用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展的观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知识可以酌情给分)

  (2)①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2分)

  ②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2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2分)

  ③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3)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点1分,共4分)

  (4)①标题例举:神七飞天,举国同庆;

  改革开放30年 让文化与百姓零距离;

  依靠改革开放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每点1分,共2分)

  ②哲学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神七飞天"等是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典型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反映出来。(2分)

  试卷内容基本覆盖所有考点

  双向细目表

  选择题 34题 35题 36题 37题 分值

  第一课 2     4分

  第二课 4     8分

  第三课 3    4分 10分

  第四课 3 4分    10分

  第五课 2 4分   2分 10分

  第六课 3  12分  6分 24分

  第七课 3   12分  18分

  第八课 6 4分    16分

  第九课 5    2 +4分 16分

  第十课 2     4分

  总量 33 1 1 1 1

  分值 66 12 12 12 18 120分

  命题考点细目表:▲表示已涉及考点,★表示重点考查的知识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1)哲学是什么

  【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产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分)▲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1)世界的物质性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3)求索真理的历程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知识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