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白皮书将公布 09外交主打经济金融
来源:网络资源 2009-10-21 20:38:36
摘要:白皮书说,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全力配合抗震救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委会,成功主办亚欧首脑会议”;“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深化我国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在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我海外公民权益及财产安全”。
《中国外交》白皮书不日将公布,首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9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将于不日公布。白皮书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发展,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难以回避,中国2009年将大力开展经济金融外交。另据透露,中国政府已将今年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确定为:全力以赴,为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盘点2008年大国关系平稳发展
白皮书说,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全力配合抗震救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委会,成功主办亚欧首脑会议”;“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深化我国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在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我海外公民权益及财产安全”。
大国关系方面,白皮书归纳指出,中美关系在美国大选年保持平稳发展,其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更加突出;中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并再上新台阶,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边境和地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民间友好不断巩固和加强;中欧关系在曲折中发展,政治对话走向深入,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发展;中日关系开创新局面,政治、经济、人文和防务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全方位布局希望发挥更大作用
展望刚刚开始的新的一年,白皮书表示,中国外交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动同发达国家双边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行径,切实保障中国海外人员和机构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日前也就此指出,经济外交是新时期外交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中国通过重大多边活动积极开展金融外交,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地区合作,阐明有关主张和倡议,既维护中国经济金融安全,又推进了国际社会的务实合作。
政策窗口出版22载
《中国外交》白皮书由中国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外交部政策研究司主编,每年出版一卷,旨在准确、全面地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最新看法,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外交关系及外交实践。作为中国政府阐释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7年至今,白皮书已经连续出版了22个年头。
四方面突围应对保护主义
新快报讯对于2009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提出,中国今年将大力开展经济金融外交,有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将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引发保护主义不断上升,这将给中国的经济金融外交带来更大挑战。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则建议,中国可以通过调整和利用自己庞大的市场容量;对内和对外投资;对外经济援助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艾滋病等全球或地区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对国际规则和条款制定的参与等方式来积极开展经济金融外交。
也有舆论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金融外交应着重从4个方面加以实施:一是在多边领域参加相关的经济外交活动,参加国际、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以维护经济和金融安全;二是与邦交国深化和扩展经贸合作关系;三是配合展开能源外交、粮食外交;四是为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外交支撑。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骥如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不仅影响发达国家,也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需要就危机产生的原因、克服危机的办法进行交流,取得共识,然后再分别采取行动,共渡难关。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积极开展经济金融外交,与世界各国加强对话,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海红则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的角色要与自身发展和长远战略结合起来,要考虑到什么时候、参与到什么程度对中国最有利的问题。
软实力博弈力拓人文外交
新快报讯最新版《中国外交》白皮书说,2009年,中国将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分析人士指出,“人文外交”曾是中国外交困难时期最重要的“武器”,不过现在已被赋予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新任务,在这一方面,中国仍有很大潜力。
去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空前盛况,一直被外界视为中国“人文外交”成功的一个高峰。巧合的是,刚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也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已跻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和提升“人文外交”这一软实力外交的作用。事实上,鉴于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人文外交”正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有国际问题专家建议,中国可以进一步通过在世界各国举行文化节,扩大民间外交接触,增加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更深入地介绍和推广中国文化,全面深化国际社会包括各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全方位拉近外部世界同当代中国的距离。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