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进入报废高峰 90%回收产品处理不当
来源:网络资源 2009-10-20 20:47:42
摘要:专家建议,制定细则应以环境污染防控为原则,在目录制定、基金征收、补贴发放三方面平衡各方利益,对回收处理企业进行总量控制,引导废弃电器流入正规企业。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于2011年开始实施,相关细则还在酝酿,而我国废弃电器电子处理依然处在小作坊时代,如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兴的掘金产业,是社会各方都在探索的题目。
专家建议,制定细则应以环境污染防控为原则,在目录制定、基金征收、补贴发放三方面平衡各方利益,对回收处理企业进行总量控制,引导废弃电器流入正规企业。
家用电器已进入报废高峰期
我国家用电器已进入报废高峰期,权威部门数据显示,预计2009年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五类家电报废量将达9000万台,而到2010年我国城镇电子产品报废总量将达到13亿台,仅北京市的电子废弃物将达到15.83万吨。
废旧电器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如电脑显示器含有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和溴化阻燃剂等有害物质,电脑元器件中还含有砷、汞等其他多种有害物质。
天津和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哲告诉记者,废弃电视机的污染物一是显像管所含铅玻璃,随意填埋会污染地下水系统,二是线路板所含的少量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电冰箱使用周期普遍较长,目前到报废期的冰箱几乎都是10年前所购,那时冰箱制冷剂是氟利昂,氟利昂排空会破坏臭氧层。如果10年前所产冰箱氟利昂的1/10排空,对臭氧层的破坏将非常巨大。
尽管我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已存在相当长时间,但多以小作坊、个体户形式存在,他们为追求短期效益,采用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贵金属,随意排放废气、废液、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大力发展电子垃圾处理正规企业迫在眉睫。
今年2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出台,对废弃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要拿到从业资质,需具备完善的处理设施、处置方案、分拣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条例的出台为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几年前开始以严格规范模式试运营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企业终于有了政策基础。
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处境尴尬
李哲告诉记者,和昌公司的年处理能力约45万台,目前产能只用了1/10。几乎所有的回收处理企业自设立以来都处在“无米下锅”状,与走街串巷的电器回收“游击队”形成鲜明对比。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统计,我国电子垃圾通过正规渠道回收拆解的比例仅5%至10%,90%以上的电子垃圾都为“游击队”回收后翻新或粗暴拆解、填埋。在电子垃圾回收体系成熟的发达国家,这一数字是90%,而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后重新进入二手市场的比例高达85%至95%。
李哲介绍,一些大企业、银行机构已认识到电子污染问题,2008年开始,在处置废旧电器时会选择正规回收处理企业。而处理企业现在的回收主要来源就是银行、政府机关以及海关、工商局的罚没产品,从普通居民手中回收比例非常之少。
李哲表示,回收网络效果不好,无法与走街串巷的小贩相比。小贩回收后主要做翻新再卖,而正规企业是完全拆解,作无害化处理,转化为原材料。和小贩相比,回收价格、回收渠道、处理成本都没有优势,回收量自然不高。
回收量上不来,拆解企业不得不时常停产。李哲表示,电子垃圾处理后的产品是废铁、废玻璃等,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产品的价格跌了一半以上,拆解企业面临双面挤压,日子很难过,近期许多企业都处在停产状态。国内拆解处理企业经营状态都差不多,只能靠其他业务的收入来填补、维持运转。
李哲说,现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畅通回收渠道,只要回收量上来,企业就会有盈利能力。目前许多国内外资本都瞄准电子垃圾处理产业,迟迟没有下手投资的原因是国内虽有政策,但无实施细则。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