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 高考冲刺阶段权威指导之历史:重视两类考题

高考冲刺阶段权威指导之历史:重视两类考题

2009-09-11 10:40:33东北网教育频道

  一、解读考纲明确方向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备考复习的指南。因此,学生在最后阶段复习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考纲》和《说明》,特别是《考纲》和《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它代表着2007年高考的命题方向,要格外重视这种题型示例的导向作用。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考纲》和《说明》的认真对比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推测:尽管今年全国许多省份实行课程改革,高考试题预计会有很大变化,但由于黑龙江省尚未实行新课改,今年高考试题在难度、体例、套路上将在2005、2006年试题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变化不大。2007年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共有16道题型示例,在12道主观题中材料型问答题和对比题占了绝大多数。笔者由此推测,2007年高考试题历史二卷主观题出材料型和对比类型题可能性最大,而这两种类型恰恰又是许多考生薄弱环节。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在考前最后一周应加强这两种题型训练。在材料型问答题中考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要对信息进行综合性解读,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信息和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对所学知识和材料中所给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二、重视基础深挖教材

  在最后复习时考生应重视回归教材,在回归教材时应避免死记硬背教材,要注意对教材的深刻挖掘,在挖掘教材时要特别注意做到:

  1.突出主干知识。文综考试和单科历史考试,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不追求知识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核。因此,考生在最后复习时,一定要在强化主干知识上下功夫,不在细枝末节上多关注。

  2.强化历史结论。近些年来,文综选择题在历史结论上出题率很高,因此学生在复习教材时每当遇到历史结论,就应反问一下为什么,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1640年英国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革命”、“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等。

  3.关注时代特征。2006年文综考试一个亮点即在第22道选择题中巧妙地将选项与时代特征联系到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提示我们在复习教材时,不能机械地死背教材,要善于融会贯通。

  4.重视历史概念。历史概念考核历来是高考重点,因此考生在最后复习中应特别重视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既要掌握概念本身,又要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2006年考试中,历史选择题第一小题考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历史概念,这一名词很多考生都听到过,但却由于对其内涵不熟导致失误。

  三、演练真题掌握技巧

  在最后复习阶段,适当做一些高考真题好处非常多。它可以破除高考题神秘感,增强考试自信心,可以发现考生知识盲点,找准复习方向,可以规范考生答题思路,矫正考生不良思维,同时还能帮助考生掌握答题规律,把握答题技巧。如在答一卷选择题时,碰到组合选择题,可先用“排除法”去掉部分选项,再用“合并法”将带有正确答案的一组合并,最后用“比较法”选出正确选项。碰到最佳选择题时,可先用“排除法”去掉两个错误选项,再用“比较法”将两个选项反复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做最佳选择题时,二者平行不选,说法绝对化不选,如,“一直”、“均”、“都”、“丝毫没有”,碰到这样的词语时,考生应格外警惕,仔细甄别,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此法政治选择题也可以通用。

[标签:高考 历史 学习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