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部分
来源:网络 2009-09-09 15:36:43
三、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考点4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时代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人们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通过实在的活动,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人们在困难、挫折和暂时的失败面前,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考点4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制约
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外,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利益的立足点的制约。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第二,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包括端正立场、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能力、学会科学的方法、积累知识、身心健康等。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之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和集体。
(2)透过现象看本质
考点43: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稳定的东西,由人的理性思维把握。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真相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是从反面表现本质),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本质必须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考点4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在认识中的地位、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反映的形式不同。感性认识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形式反映事物。
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上升的前提;第二,运用科学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实现上升的关键,思考在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把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