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混合物质的分离总结
来源:网络 2009-09-09 09:10:02
高中化学试验中混合物质的分离有很多种类,也有很多方法。固体、液体、气体三类物质的混搭,来分离、提纯或者提取的实验,也是容易混淆。以下,对化学实验中混合物质的分离的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有:过滤(沉淀洗涤)法、加热法、升华法、蒸发法、洗气法,并结合常见实例,使大家容易区分、牢记实验。
一、过滤(沉淀洗涤)
1.过滤是指从现有的一批物质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可溶物,去掉不符合条件的另一部分不溶物.过滤不能取出可溶物,可溶物只能采取蒸发的方法。
2.装置
3.原理:
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
4.操作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5使用范围及实例
固体(不溶)-液体分离【例: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6..操作要点
(1)一贴二低:滤纸紧贴漏斗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2)过滤时,烧杯嘴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下端与三层滤纸处相接触、漏斗嘴紧贴接液烧杯内壁
(3)加水,水面高于沉淀物,洗三次,以净化沉淀
7.注意事项:
(1).烧杯中的混合物在过滤前应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进行过滤。 (2).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3).过滤器中的沉淀的洗涤方法:用烧瓶或滴管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面盖没沉淀物,待溶液全部滤出后,重复2~3次。
二、蒸发结晶
1.定义: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现代汉语中,常形容人或物反常地呈现出近乎消失的状态。
2.装置:
3.原理:
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
4.操作仪器:
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
5.使用范围及实例
固体-液体分离
如:食盐溶液的蒸发结晶
利用物质在同一溶剂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固体-固体分离
如:KNO3、NaCl的结晶分离
6.操作要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
洗气
1.定义:
洗气即洗去气体中的杂质.洗气瓶有两根导管,一长一短,洗气时气体长进短出,洗气瓶内装能与杂质反应,但不产生新的杂质的物质.
2.装置:
3.操作仪器:
试剂瓶、导管
4. 使用范围及实例
气-气分离(杂质气体与试剂反应)
如:气体里含杂质,如水,CO等,用特殊装置除去,就是洗气,例如氢气里含有水,用浓硫酸除去,装浓硫酸的瓶子就叫洗气瓶,方法就是洗气法。用法是:不同的气体要用不同的洗气装置,但大体类似,都是向装置入口通入混有杂质的气体,而装置中盛有吸收杂志的物质成分,能把杂质吸收,但不会吸收需要的气体,然后再从装置出口收集气体就可以了,不同的装置主要是里面盛放的吸收杂质的成分不同。
如: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气中的HCl杂质】
5.操作要点
混合气体通入洗气瓶,长进短出
6.注意事项
(1)洗气要考虑除去杂质,进气管和出气管要满足长进短出
四、升华
1.定义:
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
2.装置:
3.原理:
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 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4 使用范围及实例
分离易升华的物质
【例:碘的提纯】
5.注意事项
(1).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2).忌加醋。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 ~ 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五、加热
通过加热的方式来是混合物反应,来分离杂质
如:Na2CO3中含有NaHCO3杂质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日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