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英语知识点 > 高考英语应试策略-阅读理解

高考英语应试策略-阅读理解

来源:网络 2009-09-04 09:06:00

[标签:高考 阅读 英语]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解题指导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另外,阅读各类英语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英浯的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可以在很大较丰富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比例。

  从阅读部分的选材情况看,阅读材料一般较为简短,最长不超过350个单词;题材比较丰富,有日常生活、科普、人物传记.史地等;体裁较广,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材料来源广泛,有些节选自各类丛书,有些出自报纸杂志,有些则选自各类活页宣传材料。

  阅读部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即是指对文章的整体和局部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整体指的是文章的主旨要义、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局部则是指分散于文中的特定信息。试题形式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一、“考试大纲”、“课标”与“教学大纲”对阅读的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课标》要求:

  (1)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2) 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3) 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4) 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5)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

  (6)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教学大纲》要求:

  (1)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

  (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3)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6)除课文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字左右。

  二、高考阅读理解大纲解读,命题特点及题型介绍

  概述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在阅读量上呈上升趋势,对考生在阅读速度和词汇量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已增至为5篇,占了整套试卷相当大的篇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要求,考生应在35分钟内完成所有阅读文章以及答案的选择,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阅读理解题命制的这种变化是与当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发展的加快,出现了日益频繁的国际间交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量急剧增加。因此,阅读理解题不断加大要求的命题趋势不仅需要,而且势在必行。

  高考阅读理解主要检测学生阅读和理解成段书面语言的综合能力,既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考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等诸多方面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取得英语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

  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以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分别都对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要求做出规定,归纳起来,大致为:

  1.能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图表和常见标志):

  2,能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

  3.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4.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5.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6,既能理解具体事实,也能理解抽象概念:

  7.既能理解字面意思,也能理解深层含义;

  8.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9.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以及文章的弦外之音;

  10.根据上下文和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判断生词的意义。

  (二)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

  1.阅读理解所选的材料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涉及的内容也是实际生活内容,强调语篇选材的真实性。

  2.该题所选的语段包括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继续保持了体裁的多样化,只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坚持多样化阅读的考生才能适应阅读理解试题在题材上的多样化。

  3,近年来的NMET阅读理解继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该题要求考生准确而迅速地从特定语篇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这一点对考生在大学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具备尤其应当强调以英语的形式摄取专业信息。

  4.试题语料含有较高的信息量。阅读理解5个选篇都是以简约的语言负载高含量的信息,从语言运作的表层看,各段文字并不构成很大的理解困难,但是隐藏在表层结构下面的则是较复杂的信息,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5.NMET阅读理解的5个选篇的语篇结构都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各篇或在时间顺序上,或在空间顺序上,或在逻辑推理上,均适用了较高级的组篇手段,这种来源于真实语料的作品同考生平时在课本中接受的清楚明白的语段是很不一样的。

  (三)高考阅读理解题型介绍:

  1. 主旨题——考分辨和提纲挈领的能力

  主旨题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测试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掌握所读材料的大意,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对文章的把握:能否分辨主题和细节、是否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

  ①把握文章逻辑结构

  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

  2)一般 一般。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

  3)具体 一般。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主题在末段。

  4)对比。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

  5)分类。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

  ②抓主题句

  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它在文章中的位置通常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以阅读时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

  ③概括段落大意

  ④根据论述详略确定

  通常与主题有关的部分有较详尽的论述,而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部分论述较简略。

  主旨题除了上述形式之外,还有如下变体:

  ①标题

  问标题的题也是一种主旨题,与主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完全一样、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于选项的形式:主旨题的答案通常以一句话表示,而问标题的答案大多为一个名词词组。此外,标题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而且只能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这就要求选项的归纳范围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只提及文中的一个细节,也不能将本文以外的内容概括于其中。

  ②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与文章主题不同,但与它关系密切,所以也可以算做主旨题的一种变体。二者的异同可以从下面的对比中看出:文章主旨问中心思想、文章大意,而写作目的则阐述文章为何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等于文章大意+论述方法(或+作者口吻)。文章大意可以根据前面所述的方法找到。至于论述方法,可以根据高考阅读理解的主体文章确定一些。

  advice…(建议,劝告)

  argue for…(论证),argue against…(驳斥)(这两种答案适用于议论文体裁)

  present…(阐述)

  propose…(建议)

  warn…(警告)

  既然全文的写作目的与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那么段落的写作目的也与段落的大意密切相关,只有反映了段落大意的答案才是段落的写作目的。

  ③作者态度

  解答作者态度(attitude)或语气(tone)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对全文主体事物(与主题有关)或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表达作者态度——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手段主要有:1)加入形容词定语;2)加入副词状语;3)特殊动词。英语中有些动词也表明说话者的正负态度,如;fail(未能)、ignore(忽视)、overestimate(估计过高)等动词表示一种负态度。由上可知,确定作者态度,可以有两种思路:问全文主体事物的(包括主题),可以根据阐述主题或有关主体事物的相关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动词确定作者的态度;如果问的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则可以定位到具体相关句,然后确定答案。

  2.细节题——多种多样,细心对待

  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题中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这类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总结如下:

  ①是非题

  出题形式:

  三正一误(三项正确,只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三误一正(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解题方法:

  1)定位法

  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回归原文,找到相关句,仔细阅读后与选项相比较确定答案。

  2)固定思路

  这种做题方法主要与三正一误的下列问法相联系: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这种问题的正确选项所包含的信息通常连续出现在同一段,而且往往无列举标志词,如first,second,third等。做题时只需阅读有关段落,根据一个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找其他两个正确选项,剩下一个原文中未提到的,为正确答案。

  ○2例证题

  例子为高考阅读理解的常见考点之一,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为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或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意思是问文中举出某现象或例子的目的。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文章中举出一些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原文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都有一句总结说明性的话,这句话就是答案,即举例的目的。如果例子与全文主题有关,则例证主题,答案为主题句。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就例证段落主题,则答案为段落主题句;此外,答案为例子前后总结说明性的话。

  ③其他形式的具体题

  1)定义

  定义可以分为两种;

  a.与主题有关的篇章定义,理解它有助于做主旨题。

  b.具体定义中对某个现象或术语加以定义,有时成为词义题的考试内容;

  2)年代与数字

  这个考点有几种出题方式,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只要题干问年代与数字,答案就对应于文章中的年代与数字,

  3)比较

  比较考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比较级与含有比较意义的词汇手段和句型结构;

  b.表示绝对意义的字眼:

  first(第一),least(最不),uttermost(最)等;

  c. 表示惟一性的词汇:only,unique等;

  阅读最好能圈出表示最高级、惟一性和绝对意义的词汇,便于做题对回原文定位,,

  4)原因

  这种题的答案在原文通常有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手段提示:

  a.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result, reason;

  b. 表示因果关系的动词:result in(结果),result from(由于,由),base on...(以……为基础),be due to(由于);

  c.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或介词:because,for,why;

  d.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consequently等,阅读时对这些提示词应该予以注意。

  除了上述原文有因果关系提示词的显性原因考点之外,隐性原因(两个句子之间为因果关系,但无有关提示词)也是常见考点。不管是显性原因考点,还是隐性原因考点,原文相关句出现的格式都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而在题干中通常给出结果,就其原因提问。

  3.词义题——学会推断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列出的约2000个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也很重要。不过词义题中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所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在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加强:

  ①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

  如何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呢?方法之一是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不仅平时可以用这个方法记忆大纲中的词汇,考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测词汇意义。假如对英语词汇中包含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或功能比较了解,就能较准确地推测出它们相互组合形成的整体词义。

  ②利用上下文线索

  除了以构词法破解词汇的意义以外,做词义题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判断词义。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的句子本身,也包括这个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假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假如二者为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

  ③利用语法和逻辑

  有时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或者其他方法,仍然不能得到惟一答案,就可以利用语法和逻辑方面的规则来判断,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可能为正确答案,反之则不是正确答案。

  ④指代题

  指代题作为词义题的一种,也是常见题型之一。解这类题,要注意代词指代总的原则——就近指代:代词指代在性(阴性或阳性)、数(单数或复数)、格(主格或宾格)、逻辑、意义、位置等方面与之接近的名词。就位置而言,如上所述,代词所指代的名词通常在本句或其上句之中;就数而言,单数代词指代单数名词,复数代词指代复数名词,例如:it指代单数名词(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也可指代一个句子;they指代复数名词主格;them指代复数名词宾格;one指代单数可数名词等。除了位置、性、数和格等方面的要求外,逻辑和意义也是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正确的答案应该从意义(主要指语法搭配)上和逻辑(主要指思想内容)上而言都通顺。

  4.推理题——考识别能力

  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一定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推理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是某几句话,但做题的指导思想都是以文字信息为依据,既不能做出在原文中找不到文宇根据的推理,也不能根据表面文字信息做多步推理。所以,推理题的答案只能是根据原文表面文字信息一步推出的答案:即对原文某一句话或某几句话所作的同义改写(paraphrase)或综合。推理题的目的是考识别能力,并不涉及复杂的判断和推理。因此,其主要做法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或选项中的线索找到原文的相关句,读懂后,比照选项,对相关句进行同义改写或综合概括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做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语言形式,如According to the passage——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问有关全文的题,但实际上不用看全篇,仍然只需要根据选项中的线索找到原文中与之相关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然后得出答案。针对推理题的不同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①假如题干中有具体线索,根据具体线索找到原文相关句(一句或几句话),然后做出推理;

  ②假如题干中无线索,如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先扫一下4个选项,排除不太可能的选项,然后根据最可能的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原文相关句,做出推理;

  ③如果一篇文章中其他题都未涉及文章主旨,那么推理题,如infer,conclude题型,可能与文章主旨有关,考生应该定位到文章主题所在位置(如主题句出现处);假如其他题已经涉及文章主旨,那么要求推断出来的内容可能与段落主题有关,果真如此,应该找段落主题所在处;如果不与段落主题有关,有时与全文或段落的重要结论有关,这时可以寻找与这些结论相关的原文叙述。

  (四)做题时应注意的几点:

  Ⅰ。熟悉掌握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特点及目的

  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作为问题的主干和作为选择项的答案。其中主干是该题目的核心,许多学生为了迅速找到答案而匆匆地略看一下主干,往往容易忽略主干中的关键部分,从而导致答案错误。因为有些题目粗看起来似乎有几个正确答案,实际只有一个是测试者要你回答的。一般来说,评说性问题或推理性问题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答案明显错误,一些答案正确,甚至所有的答案都有可能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必须辩明哪个答案比其他答案更准确、更符合问题要求。因此,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问题,比较所给答案,排除只有部分正确的答案;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Ⅱ。注意NMET阅读理解的重点

  1.注意每段文章的主题句及结论句,通常是每段

  的首句或尾句(也有在中间的)

  2.注意文章的细节

  (1)数字与日期。

  (2)同位语,破折号(——),括号(  )。

  (3)表示附带说明的词如:by the way,furthermore,besides, in addition to等。

  (4)倒装句及加强语气的词如;above all,mainly,chiefly等;

  (5)注意全文谈何人(who)、何时(when)、何处(where)、何物(what)及特殊之处。

  3.注意比较或对照

  除全文的原级、比较级与最高级外,还应注意下列表示比较对照的词。如:

  (1)对照:though, although, but, despite, in spite of,yet,however,still, otherwise, differ,unlike,on the other hand

  (2)比较: same, like, compare similar, similarly

  (3)例外:except,instead,rather than, on the contrary,oddly enough, regardless

  4.注意所举之例及解释处

  (1)举例:for example,for instance, such as, examples

  (2)解释:in other words, just as, namely, that is to say,in the same manner

  5.注意否定及包含全部的词

  never, no none neither not, seldom, hardly, only, always,at all times, entirely every, forever, all

  6.注意全文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1)原因:because, since, reason for, cause, result from

  (2)结果:thus, so, as a result, therefore, hence, result in,in short,in conclusion

  Ⅲ。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是阅读能力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现行高中教学大纲对高中毕业生的阅读速度要求为50—60wpm。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篇幅加长,阅读信息量增大.不断加大了对阅读速度的考查力度。但不少同学由于平时缺乏训练,阅读速度慢,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差,无法适应高考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同学们在复习中应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提高阅读速度:①矫正不良阅读习惯。不少同学在阅读时常用手指着字,或复读(回读)、或声读,这样的习惯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必须加以克服。在阅读时应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意义上,把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作为第一目的,加大“目光跨度”,以“意群”为阅读单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和形式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故事性记叙文可采取“顺读法”,以便找准关键词句,领会主旨大意,而某些篇幅较长的应用文(如广告等)则可采取“逆读法”,先读理解题,从中把握题干预选项所含的重点信息,然后从短文中查找相关内容,以便排除干扰,快速准确地抓住信息点,增强解题的针对性了。②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短文的阅读、理解和答题的习惯。

 

收藏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