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60年综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
2009-09-03 22:38:12北京考试报
高考招生60年综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仁风1955年考上北京大学,女儿1988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现在,北京的高考录取率大概在75%,再过几年,我的外孙上大学就更不愁了!”陈仁风说。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高校毕业生,到今天的610万,从100个考生只录取四五个人,到今天10名考生中能有6个考上大学,60年足以改变几代人的容颜,千百万经历过高考的人心中都刻下了它的深深烙印。60年间,高考经历了两个世纪,在风风雨雨中,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飞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为国家昌盛奠定了人才根基。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全国仅有2.1万高校毕业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不论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在巩固政权方面,我们都需要人才。”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上世纪60年代,教育部下发了《高等教育60条》,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即“稳步发展、巩固提高、重在质量”。那时的教育强调质量第一,速度服从质量。
从1958年到1965年,政治审查在高考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教育部、各高校贯彻以政治为主的录取原则。在那个年代,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外,家庭成分也是考生能否上大学的决定因素。
“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合格大学生!”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心中的信念。那时,大学生屈指可数。他们除了要立志成材和学习知识外,还要接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
1977年恢复高考
27万人上大学改变命运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1978年,在文革中中断了10年的高考正式举行。无数青年在田间地头、在工厂的机器旁心潮澎湃。他们从农村、工厂、牧区、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值得记忆的一幅风景。许多中国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他回忆说:“当时,感觉人们心中积压了10年想上学的欲望终于有机会释放出来了。”
1974年,傅泽田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河北省承德市双塔山公社插队,在当地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做技术员。
1977年10月的一天,傅泽田像往常一样在农科站忙着试验田的工作。突然间,他听到广播里传出“恢复高考”的声音,他怔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他才意识到盼望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报考了当时的华北农机学院,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并被农业机械化专业录取。华北农机学院那年一共才录取了180多人。后来,他又在农大攻读了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傅泽田说:“想学习、爱学习是我们那一代青年的主流思想。大家都不想错过参加高考、争取继续学习的机会。”当时,和他在一个“知青点”的60多个人,有一半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是那个年代知识青年说得最多的话。
当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70万人,远远超过高校的招生计划,当时高校的招生能力仍很有限。据统计,当年的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傅泽田所在的那个知青点,最后只有两三个人考上了大学。
恢复高考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如今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各个领域的精英。傅泽田感慨地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一点不假。恢复高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大学学习知识和本领,也体现了国家在选拔人才上的公平性。”
1999年扩招30万
数百万考生圆大学梦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左右。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这样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53万,招生增幅达到42%。那段时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县城的高三学生只顾埋头苦读,并不太关注新闻。“当时,还是通过班主任知道高校要扩招的消息。”当年的高考生、现在北京福田汽车设计院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张俊说。
备考的紧张气氛让班里的同学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考前的一次课间,一些学累了的同学趴在书桌上睡觉,还有一些学生在小声讨论问题。上课铃声还没响起,班主任陈老师就面带笑容地召集同学们提前上课。张俊回忆说:“高中三年,能在老师脸上看到如此轻松的笑容并不容易。”
“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再加把劲!”张俊清晰地记得老师站在讲台上激动地跟大家说:“今年高校的招生规模还将扩招30万人……”不等老师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叫好。张俊说:“班主任带来的消息让同学们特别振奋,尤其对于我这样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来说,扩招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力量和希望。”
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世纪末的转折使得更多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从此有机会伴随这一世纪的转换而升华。张俊说,能赶上那次扩招,自己是幸运的。按照往年的录取比例,以她当时的成绩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由于扩招,她最终考上了河北的一所本科院校。“如果当年没有考上本科学校,可能现在也没有机会在北京从事自己喜欢的汽车设计工作。”张俊说。
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录取百分比徘徊在个位数,到了80年代末变成百分之十几,而1999年扩招之后,录取比例达到百分之几十。1999年的高校扩招给无数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使得数百万人尝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滋味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这一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2009年招生规模
首次突破600万
继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2000年高校继续扩招,并向西部地区倾斜。此后,高校招生连续多年以4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
来自教育部的一组数据表明,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人,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2006年这一数字变成504万人,2007年达560万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在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万大关,预计平均录取率将接近62%。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也达到610万人。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才拥有的“奢侈品”。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华网访谈中曾谈到,高校扩招的成就是应该肯定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在60年的岁月长河中,高考在曲折中不断前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选拔出数以千万计的人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奔赴到社会各行各业,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